文化,来源于民间,并且总要走回民间。在这个由民间到民间的过程中,文化诞生、升华,并被接受。问题是,现在这个由民间到民间的过程,过于单一化了,几乎被电视和电脑所垄断。
这样的后果是,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选择,乃至“传统文化团体”的“日渐式微”。
我们做本次策划,找到了我省一些仍在坚持的“传统文化团体”,他们的实践也许可以成为一种经验吧。与此同时,国家也推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意向,希望给“传统文化团体”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这也与我们本次的策划不谋而合。
5月12日一早,天气刚刚放晴,太原市晋源区董茹村村民便纷纷涌向戏台,争相观看嫦娥艺术团带来的晋剧表演。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但群众依然热情不减,有些人更是冒雨天天来,外村人甚至直接住在村民家,直到表演结束。在戏台前,村民们或坐或站,观看得是兴致勃勃,大家时而大笑,时而沉默,时而紧张……这些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景象。
说起山西晋阳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嫦娥艺术团。其实,艺术团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已,此外还有晋阳实验团、嫦娥文化艺术学校。该公司是在晋阳煤焦有限公司董事长资助与省剧协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成立的一个民营艺术团体。艺术团当家人胡嫦娥,正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从成立之初,他们就本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理念,历经磨难,终将公司发展壮大,成为省城民营艺术团体“领头羊”。
而且,为保证演出质量,他们率先在省内招收优秀晋剧演员做进一步的培养,其演员与国有艺术院团一样可以参加专业考级、职称评定,给年轻人更广阔的舞台,并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创办4年来,他们移植改编了33个整本戏、30个折子戏,为乡村百姓献上2000多场戏,真正将晋剧文化深入群众,也使晋剧文化更有市场且经久不衰。
去年,他们多方筹资200余万元,创作演出了大型历史晋剧《龙兴晋阳》,该剧在太原市晋商文化艺术周首演时就好评如潮。目前该团正在全力打磨《龙兴晋阳》,争取在中国戏剧节为我省再争佳誉。
今年,趁着全省支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春风,嫦娥艺术团更是大展拳脚,准备吸纳省内优秀青年演员并力邀艺术家加盟,要将晋剧版《大红灯笼》搬上舞台。
策划:戴晓杰 首席记者李尚鸿 实习生 杨梅清/文 首席记者戴晓杰/图
链接:
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故乡,全省各地流传着50多个剧种,其中,晋剧最有代表性。新中国成立后,以丁果仙、牛桂英、王爱爱、田桂兰等表演艺术家为代表的山西晋剧,曾多次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使晋剧蜚声九州,辉煌一时。
上世纪,晋剧拥有大量观众,这批人如今已进入中老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喜欢晋剧,原因是唱词听不懂、节奏太缓慢,剧目内容远离现实生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晋剧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光省城太原就有10余家,他们的出现,无疑为晋剧的继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