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冬寒料峭,然而,一部晋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范进中举》成功商演,燃起了山西戏曲人要走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晋剧《范进中举》是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的代表作。2005年,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当时是太原市晋剧院)将经典名著《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搬上舞台,让全国的戏剧界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惊喜。这台剧总共花费只有20万元,但编、导、演皆为上乘,整个舞台呈现没有脂粉气,没有大场面,没有大型的伴舞,也没有豪华的灯光、布景和服装,却将故事演绎得一波三折。特别是饰演范进的女老生谢涛的表演,她的演唱以人物内心为依据,层次分明,入木三分,细腻流畅。该剧对范进这个人物的塑造,着重刻划他既可怜又可悲的特点,尽量做到合乎情理。因为谢涛在该剧中的精彩表现,她也获得了当年上海“白玉兰奖”。

时隔十年,《范进中举》再次亮相太原,消息一经传出,得到了众多戏迷的期待。对于这部戏的主创人员来说也很难得,谢涛说:“十年,在人生长河中如白驹过隙般经过,而对于一部戏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范进中举》是我创作作品中很吃功夫的一出戏,经过十年的艺术沉淀与积累再次搬上舞台,希望我们的用心演绎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与支持。”

难能可贵的是,这次演出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没有赠票。主办方之前也很担心上座情况,没想到连续两天晚上的演出座无虚席,甚至该剧开演后,剧场门外还有很多买不上票的观众想进来看戏,更有“黄牛”在门口炒高价票,这是在山西戏曲市场上没有过的,尽管这是种不健康的市场现象,却恰恰见证了这次演出的火爆程度。

台上演员倾情投入,台下观众热情叫好,爱戏、懂戏,这是戏曲市场化良性发展的现象。谢涛说:“观众的厚爱让我对这出戏有了更多的体会与感悟。所有观众都是本着对这出戏的喜爱和对艺术的尊重购票欣赏,让我对戏曲艺术市场化的明天又平添了一份自信!”

这次成功上演其实源于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本土剧种的自信。这次演出的主办方说:“慢慢培养观众‘买票看戏’是这次商演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这种长久以来已经顽固成习的‘坏毛病’得给它时间慢慢去治愈,这次的尝试就像一个‘处方’,通过这次演出我们看到其实不是观众不买票,是要将一部好戏加以完整的策划和包装宣传,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戏曲人自身应该以身作则,引导观众,不应‘自砸饭碗’。其实在全国很多地方,戏曲的商业市场化运作并不好做,受文化认知和接受度差异的影响,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对戏曲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真正意义上卖票,靠票房是很难做到盈利的。我们公司这次的坚持,其实就是源自一种自信,源于一种想做成这件事的一种情怀,为晋剧的宣传推广以及走上市场尽把力。”(记者 王媛)

(摘自 《山西经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