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是晋剧成长的摇篮,晋剧是晋商的精神家园;晋商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晋剧发展,晋剧以特有的文化魅力为晋商拓展商路、繁荣市场。戏以商远播,商以戏兴隆。晋商和晋剧在山西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中,做出了不凡的贡献。晋商为什么对晋剧梆子戏情有独钟呢?
晋剧是抚慰晋商思乡之情的精神大餐
晋商们为了贸易经商,离乡背井、远离亲人,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裕,但精神生活却非常贫乏,尤其生意淡季时,思亲想家的情绪难以排解,于是他们想到了有着浓浓乡音乡情的梆子戏,他们常常不惜重金从家乡请来戏班或艺人,在他们的经商地演出或清唱,以寄托常年的思乡之情。因此,中路梆子曾沿着商道远达多伦、库伦等地。如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经营杂货行的“大盛魁”老板,曾专门雇驼队从晋中请来名艺人“东京红”和“云遮月”,两位艺人骑着骆驼穿沙漠过草原跋涉40多天来到库伦,老板即付每人辛苦费240两白银,特别安排他们在大盛魁的上等客房住宿,每日演唱还发双份工资。其他各地有实力的山西商会,每年都要定期从山西请来名伶演唱几次“商会戏”,一方面邀请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商帮乡亲共赏家乡戏、同唱家乡音,一方面也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沟通商贸信息,解决一些商务纠纷。
晋剧是晋商休闲自娱的快乐憩园
如上所述,除有实力的晋商大贾每年定期请家乡戏来商号演出外,一般小商小铺则以自拉自唱家乡戏为最大快乐。从小听着梆子腔长大的晋商们,从掌柜、账房到小伙计,几乎都能哼哼几句家乡戏,以会吹拉弹唱为荣。晚上商店关门,大家没事干,就在店铺敲敲打打,吼几句戏文,休闲取乐。尤其在晋商云集的内蒙古一带,几乎家家如此,呈现一派“笙歌盈街巷,梆腔满店铺”的热闹情景。当时有名气的自乐班,有榆次粮行、面店组成的“面店闹票班”,有榆次北山煤窑组建的“窑黑自乐班”,该班以煤窑工人为主,劳动之余聚在一起,挂锣拉琴,自得其乐,消除一天的疲劳。
晋剧反映了晋商的艰辛生活和精神世界
晋商热爱晋剧,除了晋剧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晋剧剧目真实反映了商人的生活和人生追求。如商人们常年在外,顾不上照顾妻室,常常出现家庭矛盾,酿成家庭悲剧。晋剧《三滴血》、《秋江恨》等剧目展现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强烈地震撼着商人们的心灵,往往看得荡气回肠,泪流满面。
晋商以诚实守信为商业精神,“挟仗义而经商”是他们的优良品质。因此,晋商非常崇尚山西老乡、忠义信勇的典范关云长。所以以关公故事为内容的中路梆子戏,格外受到晋商们的追捧,《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兄》、《关公斩子》等剧目,至今久演不衰。
由于晋商对晋剧情有独钟,晋剧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晋商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的影响,越来越走近晋商,众多剧目真实地反映了晋商的生活和心声,晋剧成为晋商慰藉心灵最好的精神家园。
晋剧助推晋商兴隆
戏剧演出的功能之一,是吸引四面八方的观众,集结人气,形成闹市,为商家开拓市场、创造商机。戏剧演出,能彰显承办商家的经济实力,发挥广告效应,为商家提高知名度。戏剧演出,还能为承办商家带来经济效益,是商家赚取财富的手段之一。所以,晋剧中路梆子是晋商兴隆昌盛不可缺少的助手。
集结人气,开拓市场。晋商投资办戏班或请来名角演唱,首先是为商业服务,扩大影响,造势助威,达到进一步打开市场的目的。比如,每年正月商铺开业,都要请戏班来唱“开市戏”。“开市戏” 都是免费观看,来的人越多商家越高兴。另一种演出叫“踩青戏”,即商家在杏黄瓜熟季节,带上戏班到农村搭台唱戏,一为扩大影响,二为收集信息。大多商家则把剧场当市场,推销走俏或滞销商品。此外,商家年终要唱“分红戏”,为来年鼓劲加油;赢利要唱“庆功戏”,表彰优秀员工或分号掌柜;贸易洽谈要唱“招待戏”,向贸易伙伴展示实力,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等等。
组织商业演出,获取利润。明清时期娱乐门类很少,看戏,是人们最主要也是最喜爱的娱乐活动。许多商家创办戏班后,除自娱自乐和为商贸服务外,也对外营业演出,既满足了群众的娱乐需求,也为商家挣回可观利润,甚至能挽回一时的经济危机。尤其到晚清和民国初期,许多承办戏班的商家,都把演出赚钱作为首要目的。
纵观晋商与晋剧一路走来的漫漫路程,商扶戏、戏帮商、互促进、共繁荣。晋商是晋剧的知音和靠山;晋剧是晋商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确像一对分不开、离不得的亲兄妹,携手谱写着辉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