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菊于1963年生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12岁时就考上了商都县晋剧团培训班。
何小菊从小就喜欢跳舞。她梦想着站在舞台上,一心想当个舞蹈演员。12岁时,何小菊考上了商都县晋剧团培训班。刚去培训班,何小菊学了一年舞蹈。毕业后她留在了团里。
后来,何小菊被调到乌盟(今乌兰察布市)晋剧团,主演了古装戏《算粮·登殿》、《六月雪》、《红龙仙子》等,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形象,让乌兰察布市、山西雁北、原平、忻州一带的晋剧迷都认识了她。
1991年,对她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何小菊说:“这一年我被调到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任领衔主演,先后主演了蒙古族历史晋剧《满都海》、《卖妙郎》、《泪洒相思地》、《春江月》、《打金枝》等几十出传统和新编剧目。”由于成功塑造了舞台艺术上多个不同类型的形象,她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草原晋剧之花”。
成了母亲的“不孝女”
“初学晋剧是从模仿开始的。”何小菊告诉记者,老师们排戏时,她就站在戏台的一侧学;老师们上台演出时,她就在幕侧比划模仿。好多戏她在心里不知排练了多少遍,早已熟记在心了。16岁那年,机会来了,一次演出《梁祝》,扮演祝英台的老师病了,情急之下,何小菊顶替老师上台,很受欢迎。
何小菊为了演好蒙古族历史晋剧《满都海》中满都海这一角色,单就“滑跪”这一动作,她不知练了多少遍。所谓“滑跪”,就是在奔跑中,猛然双膝下跪。受外力与内力双重影响,膝盖受伤是必然的。她说,如今她的双膝已经僵化,非常疼痛,但她一想到要演戏,就什么疼痛都忘了。
何小菊谈梅花奖
何小菊为了晋剧,得到挺多,也失去不少。2001 年,父亲突发急病住院,她差点没见上;远在集宁的母亲想她时,可她没有时间回去看望老人家。何小菊只能给母亲寄钱,表达思念与歉意。何小菊说:“我想她,她也想我,可我没时间。为此,我妈和别人说:‘我闺女现在不孝顺我了。’”说到这里时,何小菊用手抹了抹眼泪。
“梅花”是总结也是开始
2006年11月6日—7日,被誉为“草原晋剧之花”的何小菊折子戏展演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行。呼市晋剧团两出折子戏《卖妙郎选场哭子》、《哑女告状选场焚楼、行路》与京城观众见面,博得在场观众们的掌声与喝彩。评委专家充分肯定了呼市晋剧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何小菊的表演高度赞扬,同时也肯定草原晋剧这个定位很好,充分展示了首府草原的文化内涵。何小菊说:“在演出中我大胆尝试把蒙古族民歌与晋剧结合,并把蒙古族长调以及戏曲、民歌、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有机结合,开创了晋剧演唱的新途径。”
对于“摘梅”,何小菊感慨地说,这是对她30年追求晋剧艺术的一次总结,但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30年,流汗、流泪的一路走来,特别不容易。但我始终是个演员,艺无止境,只有在艺术上不断进取,不断在舞台上塑造出人们爱看的艺术形象才是自己的本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