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剧院团中,从全国看,主要集中在晋、冀、蒙、陕四个省(区),尤其是在河北的张家口地区、内蒙的包头、呼市和陕西的榆林,其民众喜爱晋剧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山西省内。由于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南下的山西干部多,晋剧在那里也有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到云南开会时,在去往墨县的路上,就从搭乘的大巴车里收到的广播中,听到了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王爱爱演唱的晋剧选段,到现在四川成都仍然有好多个很活跃的晋剧票友活动点,印象中去年还专程来太原与饮马河晋剧戏迷协会的会员们作过交流。
从全省看,晋中、太原、吕梁、阳泉、忻州、雁北最为集中,晋南和晋东南北边的一些县,如永和、沁县、沁源等,也唱的是晋剧。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哪些院团影响比较大的话,省市(地)院团里当数省晋剧院、晋中晋剧团、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和雁北(大同)晋剧团这四家,还有晋中青年晋剧团也很好;县(市)院团里应该是先数和顺晋剧团、交城晋剧团、青徐晋剧团、忻县晋剧团、榆次晋剧团和太原市南郊区晋剧团了。
戏曲是个既讲程式,也提倡个性张扬的艺术,各个院团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连演唱旋律都会有明显区别,包括演出的剧目也都会各有保留。那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不需要听播音员介绍哪个院团演出,一听音乐,即可知道是哪个院团。在剧目上也是这样,省晋剧院常演的是《打金枝》《算粮》《明公断》《金水桥》《蝴蝶杯》《汴梁图》《柜中缘》《喜荣归》《打神告庙》《雏凤凌空》等;晋中晋剧团常演的是《下河东》《十五贯》《卧虎令》《教子》《三请樊梨花》《游西湖》《陈三两》《芦花》《女中孝》《回斗关》等;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常演的是《杨门女将》《点帅破阵》《梦断寒宫》《三上轿》《空城计》《嫁衣案》《汲水》《小宴》《藏舟》《调寇》等;雁北(大同)晋剧团常演的是《双蝴蝶》《孔雀东南飞》《贵妃醉酒》以及《白蛇传》和后来新编的《鲜卑骄子》等,而且雁北晋剧团演出的《双蝴蝶》《孔雀东南飞》《贵妃醉酒》这几个剧目极为经典,至今没有其它院团能够完整的移植演出或虽然移植了却也很难坚持下来。
在县(市)剧团里,和顺晋剧团有个演员叫刘元芝,嗓音清脆,唱法别致,是当时远近闻名的青衣演员;现在在省晋剧院从艺的实力派须生王二庆、三晋名旦王晓萍,当时就在和顺晋剧团工作,他(她)俩演出的《杀惜》三十年独占花魁,成了晋剧剧目中的艺术极品。
交城晋剧团以有任美廉、岳而涛、宋转转等演员而出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她)们演出的《杜十娘》《珍珠塔》《满盘错》《玉蝉泪》《花中君子》《杏花酒仙》等,风靡全省,远播河北、内蒙、陕西等地,以致后来宋转转还被引进到内蒙呼市晋剧团工作了八年。
记忆中的青徐晋剧团主要是以演出《三姐下凡》而占有位置。主要演员是现在在嫦娥艺术团的当家青衣胡嫦娥,现在在省晋剧院工作的头牌小生李和平等。那时候,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放《三姐下凡》的实况录音,让我的思绪曾经在一度时期里随着演员的演唱和跟着剧情自由地想象过自己会不会也在未来过上“男耕女织”的美妙生活。
忻县晋剧团是一个既唱晋剧,也演北路梆子的“双栖”剧团。印象中有一个青衣演员叫霍青霞,唱的也很好,只是奇怪这个团好像从来也不到省城来演出,知道霍青霞是从电台播放的戏曲节目中得到的。
榆次晋剧团的情况,就要特殊一些,一方面是那时候行政区划经常变动,剧团也会出现合合分分,另一方面也搞不清楚是还有什么原因,一些演员好似“跳槽”似的,如青衣兼小旦名家侯玉兰,开始给人的印象还是这个团的,可过些时候电台里播放侯玉兰的唱段时,她却变成了晋中青年团的演员了,观众还没有定睛,结果是她又变回去了。这个团还有一位须生演员叫白桂枝,是前辈名家丁艳霞的闺女,著名须生白桂英的妹妹,叫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姥姥,虽然没有看过她的戏,但通过电台可以经常听到她中规中矩的演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