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樱桃

“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两家彩礼嘲封建,一颗红心赛太阳。革命追求新事物,推陈涤荡旧文章。喜闻乐见存基本,传统还需善发扬。”一代文豪郭沫若曾赋诗大赞晋剧。这个北方地区重要的戏剧剧种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不仅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也深受内蒙古人的喜爱。2012年, 晋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内蒙古也得到了传承和保护。2018年,被誉为草原晋剧之花的何小菊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晋剧的代表性传承人。

弘扬文化传承晋剧

挺拔的身姿、秀美的容颜,虽然没有穿戏装,可多年舞台的训练,生活中的何小菊依然戏范儿十足。

30多年与晋剧结缘,说起晋剧,何小菊依然一往情深。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何小菊,从小就爱唱爱跳。12岁的她凭着表演天赋一举考上了商都县晋剧团培训班,毕业后留在了商都县晋剧团。

从苦练基本功到登台演出,何小菊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1984年,在演艺界崭露头角的何小菊被原乌兰察布盟晋剧团选中,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她塑造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戏曲人物形象,让乌兰察布市乃至山西雁北、原平、忻州一带的晋剧迷赞不绝口。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得到了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康翠玲老师的赏识。1991年,她调到了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先后领衔主演了《春江月》《花中君子》《卖妙郎》《打金枝》《算粮·登殿》《泪洒相思地》以及《满都海》等几十出传统和新编剧目。在一系列剧目中成功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让她成为当之无愧的草原晋剧之花。

因为在晋剧表演艺术上的突出成就,2007年,何小菊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晋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后,何小菊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培养戏剧人才方面,她说,她要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德艺双馨”的接班人,让晋剧这朵艺术之花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永远绽放光芒。

何小菊说,目前晋剧团主要是参加惠民演出活动,深入到旗县乡村进行演出,毕竟还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喜欢晋剧。

何小菊

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关于晋剧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原副团长、呼和浩特市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李静波说,晋剧又称中路梆子,清朝末期,随着晋中商人的进入而传入内蒙古地区,艺人主要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多伦等城镇活动,后来晋剧在内蒙古的影响逐渐扩大,戏迷也越来越多,有些商户不惜重金邀请外地的晋剧社来归绥(今呼和浩特)的燕美园和同和园演出。

上世纪30年代,晋剧由归绥、包头等城市辐射到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时间艺人云集、班社林立。1951年,以金玉玺为首的著名艺人康翠玲、王静卿、郭玉林等组成的班主制戏班改名新绥远剧社。1953年,新绥远剧社先后更名为新蒙晋剧团、呼和浩特市新蒙实验晋剧团。1956年,新蒙晋剧团纳入呼和浩特市地方国营建制,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晋剧二团。1959年,呼和浩特市晋剧二团与一团合并为呼和浩特市晋剧团。此后,晋剧的演出队伍日益壮大。

曲目众多花样翻新

作为国家一级作曲,李静波对晋剧颇有研究。他说,晋剧有“三大门”和“三小门”。“三大门”即须生、正旦(青衣)、大花脸;“三小门”即小生、小旦、三花脸。晋剧声腔在发声、唱腔、吐字等方面表现了粗犷简洁、朴实无华的特点。呼和浩特的晋剧由于受内蒙古风土人情的影响,在发声、唱腔、吐字等方面形成了既高亢激昂又婉转抒情的艺术特色。

让李静波颇为骄傲的是,在呼和浩特地区,晋剧上演的剧目种类特别多,既有传统剧目和古装剧目,也有现代剧目,还有新编民族题材剧目,以及移植剧目等。随着剧种的发展与音乐的改革,特别是演出样板戏以及现代戏以后,也加进了有一定编制的西洋管弦乐队。

发展缓慢后继乏人

6月30日上午,游公子在排练大厅见到了正在给学生传戏的何小菊。学生们穿着戏服,在何小菊的带领下,做着一个个舞台动作。看哪个学生动作不到位,她就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动作的要领。

2002年,冀美君进入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后,跟着何小菊学戏。她说,何老师每次都是一字一句、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地教,一个动作一句唱腔都要反复教好几遍,直到完美无缺。何老师还带着她们去看名家演出的晋剧、歌剧,让她们学习各个剧种的优点。今年35岁的冀美君已经是一名青年新秀,在舞台上斩露头角。

刘明洋今年21岁,进剧团已经4年了。她说,生活中,何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她们,可教她们学戏时,却非常严厉,动作有一点不到位,就让她们反复练习。

何小菊说,从《算粮》到《哑女告状》,她现在正一个戏一个戏给学生们传授。她愿意倾其所能,将自己所学全部传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作为一名晋剧演员,何小菊特别重视晋剧的语言。她说,呼和浩特市的晋剧语言,因为受当地人民生活语言与二人台等民间艺术语言的影响,具有了塞外粗犷奔放的风格;表演方面因为受当地人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的影响,所形成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非常自然地在戏剧表演中体现出来。

与晋剧相伴相随大半生,李静波像珍爱孩子一样珍爱着晋剧,令他担忧的是,呼和浩特市晋剧的传承发展方面也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城乡文化生活的变化,使晋剧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小。此外晋剧传承后继乏人,传承链条缺失。还有就是,剧种发展缓慢,许多传统剧目、曲目流失严重,亟待搜集、抢救和整理。在采访中,李静波、何小菊都表现出对于晋剧的一往情深,他们都希望晋剧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并且越来越受欢迎。

何小菊

何小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