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当代戏剧发展与现状论坛”在沪举行,中国各地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和院团负责人士汇聚上海,探讨这些年来戏剧界取得的成就,大家也为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感到忧虑。
中国地方戏剧种连年锐减
今年两会上,山西晋剧演员史佳花曾介绍,山西原来民营院团有200多个,去年倒闭了90%。对此,江苏省剧协主席汪人元感慨良多:“戏曲演出,在都市租不起大剧场,在农村如没有村办企业和乡镇老板包场,农民就会没钱看戏,戏曲剧团演出就会越来越少。”
中国地方戏剧种也连年锐减。据权威部门统计,1983年全国共有 374个剧种,到2012年已减至286个,所剩的剧种中有74个仅有一个职业剧团或民间班社,情况危急。而在这些剧种中,艺术趋同现象日渐严重,除了语言、音乐还保有个性,其他均被忽略。有专家提出,地方戏本来就是地方历史、地理、民俗、文化全面投射凝聚而成的艺术载体,一旦趋同,就没理由再保护全国二三百种地方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汪人元大声疾呼戏曲在目前情况下,难以进行产业化转型,“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剧种(201个)都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但从未真正获得作为非遗来保护的地位、政策和措施。相反,却被要求作为产业来转型、专职、转向。目前,保护、传承的首要工作已迫在眉睫。”
话剧市场商业化倾向严重
和戏曲相反,上海话剧市场在去年得到爆发性增长。据统计,去年外地舞台演出市场下降26%,上海市场却增长14%,其中话剧占三分之一。
尽管如此,北京、上海两地的话剧专家却还是提出相同的问题:话剧市场票价虚高,过于考虑经济利益。“如今一张话剧票价格50元至880元不等,比美国的百老汇音乐剧要高出5%到20%,我们必须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说,“政府、社会、剧团都有责任。政府已开始对演出场次给予补贴,有些省市补贴低票价场,如每场低于100元,则给予补贴,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希望各省都这么做。”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也称,如果参考社会平均工资,现在的合理票价定位应是100元至200元。“因为政府有一定补助,我们确实能摊低一部分票价。去年9月14日,我们搞了一个半价日,这天发了两千个号,卖出三千多张票,甚至有很多长三角地区的观众坐高铁来上海‘一日游’,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来看一趟话剧很划算。这说明什么问题?不是没有观众,市场是有这方面需求的。”
但不管是半价票还是低价票,依然是话剧市场中的少数。“我们得到的经济资助比较少,所以我们的队伍在拥有活力的同时,也非常浮躁,商业化倾向严重,这要引起我们注意。”杨绍林说,“放眼全球,我们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戏剧这个行业的定位应是非盈利的,就中国话剧市场现状来看,离这一步还很遥远。”
戏曲如何产生广泛的影响
北京剧协秘书长杨乾武表示,自己十分羡慕众人热议的美剧《纸牌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不要说年轻人喜欢,人家拍得是真好。”杨乾武说,“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我宁愿回家看美剧、看韩剧,也不去看戏曲。”杨乾武感叹,如今戏曲舞台上的价值观、艺术形式与情感思想都已与时代脱节,难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昆曲作为非遗让我欣赏欣赏是不错,但能解决文化繁荣嘛?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韩国,大学城有几十个剧场在演出严肃戏剧和商业戏剧,音乐剧、电影水平都远在我们之上,可他们只有五千万人口。我女儿,从小看美国、日本动画片,这都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影响。如果未来我们不能迎接这个挑战,文化现状会更严峻。”(记者 李峥)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