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该如何挖掘打造自身文化?政协委员围绕文化主题建言献策
2018-01-31 孙轶琼杨洲芬等 山西晚报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现场。 钟清摄
山西,素有文化大省之称,众多耀眼的文化“名片”奠定了我省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既要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也要将太原都市区打造成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
如何抓住山西固有的文化资源,利用好我们手中的文化财富进行深度挖掘?1月27日,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针对如何更好地挖掘山西文化话题,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大家认为,对山西文化深度挖掘,是树立山西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晋军最有效的方式。
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
修建三大主题文化场馆 打造文化“阵地”
“山西应该修建一座省级美术馆。目前,全国只有两三个省没有省级美术馆,山西就在其中。”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提到,要宣传山西文化,首先要为山西文化找到“阵地”。
除了太原美术馆外,山西就没有一个省级美术馆,这对于书画作品展示,是一种局限。有时候就因为没有场地,一些省外乃至国外的书画展,就没有办法在山西举办。此外,我省还应该成立非遗展示馆、戏曲博物馆,这些都是山西文化的硬实力,是其他省份没法替代的。
王辉说:“山西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位列全国第三,很多非遗项目都具有代表性。”对于这些生长在田间地头,发源于百姓智慧的非遗手工艺品来说,公众了解它们、走近它们的机会并不多,有了这个非遗展示馆后,就可以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他们去体验,增加文化的互动性、感知力。
山西还是名副其实的“戏曲大省”。山西剧种位列全国第一,戏曲文物资源在全国位列第一,现存的古戏台位列全国第一。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就应该建立一座戏曲博物馆。王辉说:“我们总说戏曲艺术没落了,年轻人不喜欢,但其实是年轻人看不到,再或者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载体,供他们了解戏曲。如果有了博物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新颖的展示方式,不仅吸引年轻人,也吸引少年儿童了解山西的戏曲,这样就不会存在观众断层,而戏曲文化的群众基础就会变得更好、更年轻。”
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晋剧院院长梁军
戏曲完全可以进“大院”
说起山西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与挖掘,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晋剧院院长梁军以晋剧院为例,他觉得只有推出精品剧目,观众才会喜欢,只要走出去,扩大了影响,传统文化自然就得到了弘扬。
梁军坦言,以前演一出晋剧,台上的演员比台下的观众都要多,给人感觉传统文化在走向末路。但是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自他担任院长以来,对内抓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抓戏的质量,注重推新品推精品,有了这个基础,演出也越来越多。“2016年,我们剧院全年演出500多场,收入960万元。去年剧院三个团的演出达到700余场,收入1600万元。”梁军说,只要戏出了精品,剩下的就是制造影响力,他们带着《日昇昌票号》远赴新疆,带着《党的女儿》在山西周边省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吸粉不少。
说起传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梁军说,舞蹈可以进自然景区,山西有很多传统文化很浓的大院,戏曲完全可以进大院。“外省的旅游提供的多是一条龙服务,山西的很多景点却设置了一些人为障碍,主要还是没有进行科学化管理。”梁军说,山西的旅游资源很丰富,要发展旅游,必须要有观念、思想、管理和作风的转变。
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对外交流学院教授闫卫平:
讲好山西故事 先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
“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何挖掘,我觉得重在一个‘传’!”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对外交流学院教授闫卫平举例,在中国,多数人对洪洞大槐树的敬仰,源于人心底的那份情怀,所以他需要的是了解关于大槐树的故事。故事才是慰藉情怀的根本。
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讲好山西故事呢?闫卫平说,在美国,地理和历史的教科书,都是由各州编制,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理念,就是让孩子们首先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小学课堂里增加一本讲述山西历史、山西文化的书呢?只有让孩子根深蒂固地认识了山西,从骨子里去爱山西,接受山西的文化,才能真正地讲好山西故事,这就是传。”
“在北京、深圳都有世界公园,人们但凡到过那都会对世界的著名景点产生向往。那在太原的滨河公园,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文化长廊呢?”闫卫平建议,应该在滨河公园等符合条件的公共场所,建造山西文化特色长廊,他希望把山西优秀的历史故事捡起来、立起来,形成一个宣传通道。把我省著名景点的微型景观,搬到室外,宣传我们山西文化,让人们看过之后,对山西蕴含的各类文化底蕴进行领略。
“只有营造出环境,才可能讲好山西故事。我们还可以设立研学旅游基地,通过旅游带动山西文化的宣传。”闫卫平介绍,近年来,在国务院侨办支持下,我省外侨办与山西大学对外交流学院联合开展了“留根行动”,该活动由国务院侨办出资,针对12-18岁的海外华人、华侨子女开展寻根文化夏令营。“每次活动大约两周的时间,我们会提前规划路线,带他们去看自己祖辈曾生活过的地方,开设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山西,让他们明白,无论走到哪里,根不能丢。”
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
文物“活起来” 文化才能“火起来”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山西的文物在全国均遥遥领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从而带动山西文化‘火起来’,近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介绍,目前他们调研并完善了诸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将“盛邀”更多的民间资本介入。从操作层面上,将文化开发、保护、宣传等多个方面,通过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
“部分文物点拟投资建设或修葺,只要合法、合理、合情,后续我们就在一定程度上让你去运营。”宁立新说,下一步,民间博物馆将会得到更多扶持,比如“放开”国有博物馆,允许民间博物馆的东西在里参展。给资金补助,甚至包括人员培训、展览培训等,帮助民间博物馆更好、更快发展。
宁立新表示,“人说山西好风光”,这个“人”,不仅是指本省人,非山西人可能会有全新的角度去呈现山西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用旁观者的角度,挖掘出山西文物内涵,不仅仅是对原有故事的陈述,而是要讲好山西文物故事,润物细无声地呈现出来。
“下一步,我们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宁立新说,“请进来”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前来山西的人不虚此行。第一次是请,第二次则是不请自来。目前,省里已经跟美洲、澳洲一些专家学者联合,通过数字技术,把诸如天龙山石窟的原貌原景完美呈现,让观赏者更完整地欣赏“此情此景”;“走出去”则是把本省的国有博物馆收藏物和民间收藏品,整合收藏品资源,构筑一些能反映山西历史、塑造山西形象,有价值的主题展览,通过政府出资搭台的方式,在省内,甚至在全国开展一系列巡展活动。
省政协委员、陵川县人民文化馆副馆长申莉萍
非遗植入动画片 文创产品成伴手礼
“非遗应该面向孩童普及,不妨以动画片为创作背景,植入非遗元素。与此同时,深度挖掘山西文化的同时,应该匹配文化创意产品。”省政协委员、陵川县人民文化馆副馆长申莉萍说。
近年来,我省大力提倡文创产品,把山西文化的精神赋予到文化产品中,从而让游客们来山西后,不仅看得着美景,还带得走美物。“当然这样的产品要具有创意,比如各地文化特色,晋东南和晋北的剪纸特色就不同,我们要避免雷同,应打造更多让人一目了然、便捷的文创产品。”申莉萍说,故宫的文创产品为何能别出心裁、新颖独特?很大程度上都是创作者深入挖掘文化后的体现,山西也同样如此。
申莉萍表示,让山西文化变成“伴手礼”,也需要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协同发力,文创产品的传播路径,就是山西文化的所到之处。
省政协委员、十二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王彪
“包装”山西文化吸引年轻游客
山西文化浑厚、悠久,在很多人看来,山西是适合中老年人游玩和品读的地方。其实,山西有着不同的风貌,也应该着力抓住年轻人的市场,引领潮流文化。省政协委员、十二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王彪,是公认的国民表情包之父,由他们公司推出的“长草颜团子”,还与“晋宝”一起,成为2017年文博会上的吉祥物。作为开放的山西的形象代表,这位80后委员表示,在挖掘山西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包装山西文化形象,能吸引90后、95后等潮流群体,吸引他们走进山西。
王彪介绍,目前他们公司正在与山西的旅发委合作,要联合推出文化旅游类的节目,而可爱的“长草颜团子”此番又变成了导游,以虚拟主持人身份,带着全国的观众游山玩水。“长草颜团子的形象在很多年轻公众心里早就根深蒂固了,所以用它来当山西文旅的形象代言人,可以吸引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其实,早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就有相应的文化旅游推荐节目,都是用虚拟主持人来呈现,带大家游山玩水,介绍当地美食,不仅收视率非常高,而且传播率很广。“我们也希望用这样的传播模式,寻找山西文化传播的载体。来吸引年轻游客来到山西。”对于王彪而言,他希望能为山西文化的品牌推广出把力。“山西文化旅游应该和互联网紧密联合,既是传播又是推广。”
(孙轶琼 杨洲芬 赵德伟 路丽虹/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