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小生的阳刚美
王波
本人从小学戏就选择了小生行当。当然这是根据本人自身的条件、基本素质,个人的喜爱及老师和领导慎重研究决定下来的。
许多同行说:“如今的晋剧是坤角的一统天下,所谓男的不如女的;盖天红不如果子红(既丁果仙)这种情况尤以小生行当更甚。你一位堂堂男儿为什么偏偏就选择女演员擅长的小生行当呢?”
同行们的这些善意议论,也曾今在本人的脑海里产生过犹豫。可转念一想,在晋剧历史上也曾今涌现过像“三儿生”,“田贵生”等著名的男小生演员。他们演的戏如《黄鹤楼》,《黄逼宫》,《赵云截江》,《辕门射戟》等戏直到现在还脍炙人口,津津乐道。他们虽然是小生行当,可在旧社会也曾领过戏班。驰骋在晋中,晋南,晋北一带。以他们别具风格的声腔艺术,精湛的出神入化的表演,准确深刻的塑造了许多个性不同的剧中人物,特别是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倾倒了无数观众。在晋剧舞台上和其它行当的名角各领风骚,在晋剧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当然,这些都是老师、领导的教诲及浏览一些有关资料知道的。于是更加坚定了本人饰演小生行当的决心。恩师曾经推心置腹的跟我讲:“你的自身条件不错,但是你的身前身后,女小生演员占了多数。你若想在小生行当有所造诣,甚至在晋剧舞台上不被别人挤掉,那你就必须比女小生要多下几倍的工夫。女小生擅长演的角色,你演起来也毫不逊色;女小生演不了的工夫戏,你更应该责无旁贷的演好。千万不要单纯追求面部花哨,巧言令色的阴柔媚态。无论是周瑜、吕布,还是赵云、寇准……,不同的人物要用不同的形态,神态,技巧去刻画,塑造。这就不是简单的戏剧程式的罗列,技巧的堆砌所能完成的了。这就须要有文化,有理论。首先有准确、深刻的理解才能谈得上对人物准确、深刻的塑造。”
老艺术家的谆谆教诲,以及目前晋剧舞台上小生行当担纲主演的剧目,引起我无限遐想。“黄鹤楼”是小生的硬功戏。周瑜坐帐时的风流倜傥,踌躇满志,胜券在握的倨傲心理,以及在后来闹搂时的气急败坏,气量狭小地和赵云推搡腾挪,这一系列复杂,唱做并重的骨头戏,如果没有扎实的腰、腿、脚下功夫,如果没有对人物性格深刻的理解和外在的表现,是绝对演不好“黄鹤楼”里的周瑜。
再以“赵云截江”为例;孙尚香携子返回东吴。赵云有恐其一去不返。孙尚香返回东吴犹可,但刘备年过半百膝下一子万不可携去不归,故赵云沿江追赶,截住孙尚香留下刘备血脉。这个戏并非靠架武生应工,但赵云身扎白靠,头戴附子盔,左手持枪,右手持马鞭,腰悬宝剑,说罢唱,唱罢说,又白又唱娓娓道来,据理力争,其中有许多靠架的硬功,身段。舞蹈时枪有枪路,马鞭有马鞭的招数,宝剑长穗纹丝不乱,没有几年功夫是演不了这个戏的。
以上两例,仅仅说明一位小生演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是演不好小生行当的。
纵观现在晋剧舞台上的小生戏,演过来是“小宴”的吕布,演过去是“打金枝”的郭暧。要么就是“调寇”的寇准。连一些穷生戏,如“土祖庙”,“评雪辩踪”也几乎没人演了。有些功夫戏,像“黄逼宫”寤生的六合架子几乎要失传,“截江”的赵云更无人问津。一些女小生只要嗓音圆润,扮相俊美,虽说功夫肤浅,到也小巧玲珑。故无须下苦功夫,只要有了好嗓子或漂亮的扮相,几个戏下来就可以小有名气。恕本人直言目前晋剧舞台上的小生戏,凡女角应工大多媚态十足,效南方剧种的女小生,又没有那种偏偏少年佳公子的飘逸潇洒;学北方梆子戏的小生又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女儿态。所以本人为晋剧小生的戏路和前途担忧。
本人作为晋剧男小生演员,一定尊师重道,弃而不舍、狠下工夫。有计划地将不大肯演的小生工夫戏,或者将失传的“骨头”戏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但首先是继承,继承就是根。没有根就没有今后的改革创新。没有源就没有流,改革不离谱,创新不变宗。脚踏实地的恢复久不上演的优秀小生剧目是我们这一代小生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