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程派唱腔所想到的

日前,山西公共频道《百家戏苑》录制了程玲仙唱腔艺术及流派演唱会。其中有一段程玲仙《金鳞记》中一个唱段,从前也听晋剧,但是听了程玲仙这唱段,唱腔韵味之美,颠覆了我以前所听晋剧的感觉。有不少戏迷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唱段,我以为有听的就不错了,音质好坏不影响,他们却十分在乎,听了这段后才知道,确实如此,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听觉的效果。

在起初接触晋剧时,知道程玲仙是名家,反正是名气挺大,对她的艺术特色和演技水平不得而知,也仅仅从一个《游西湖》的视频中欣赏,总的感觉就是这么好的艺术家,没有多留下影像,挺可惜的。到太原以后,认识的老戏迷多了,常常谈起程玲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风靡一时,晋中二程(程玉英、程玲仙)的演出,驰名晋中,轰动省城。程玲仙在榆次新生剧团时,与丁艳霞、马月琴、严翠红、李玉环等挂牌演戏,就有一定的名气。在晋中汇演中演出《红梅阁》、《梅降亵》,多次得奖,红极一时。

程玲仙演出的戏较多,电台有其演唱的《金鳞记》、《沉香扇》、《五女拜寿》、《游西湖》、《梨花归唐》等唱段,与丁艳霞、雷丰年合作的剧目百听不厌,电台久播不衰。据传其还有《梅降亵》和《打金枝》的唱段不知失落何方,晋剧著名鼓师贾炳正老师谈到《梅降亵》是一板好乱弹,其中的“三花腔”、“五花腔”等十分丰富,是一段精彩而出色的唱段,就现在的专业演员不唱这段了。当年与程玉英合演《金鳞记》时,为了配合程玉英的“嗨嗨腔”,她的唱腔也吸收了一部分“嗨嗨”,两人对唱时,一个铿锵有力,一个缠绵婉转,成就了绝世佳音。据老戏迷们回忆,一听说丁艳霞和程玲仙的戏,人们争着看,程玲仙一出来,台前就挤的不行了。有一前辈艺人艺名“十里麻”,程有过之无不及,一出《拾万金》程玉英演李翠莲,程玲仙演小丫环,当演到招魂时,程玲仙跪在侧放在台前的椅子上,为李翠莲招魂,她拿着手绢,一声声“回来吧,回来”,表情动作,犹如摄魂大法一样,台下的后生们是春心荡漾,心猿意马,如波浪一般拥挤不堪,叫好声,都听不见在唱什么,小伙子着着了迷,小媳妇听的动了情。其扮相娇柔,唱腔动听,功夫了得,唱念作打,样样精彩,追着看她戏的人纷至而来。一说起程玲仙,就是传奇人物,其传说故事,太原晋中的戏迷常常谈的是滔滔不绝,津津乐道。

程玲仙演出的《游西湖》,是她极为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其中“喷火”绝技,也是晋中剧团必演的剧目。这出戏在上世纪程玲仙演出时为《红梅阁》,到八十年代和当时的版本有点不同,就成《游西湖》了。其唱段“夜深沉月惨淡大地苍茫”一个介板,声动四方,这个介板的速度和长度比较特殊,不常配合的乐队,还真不好收尾,她这里的行腔、拖腔,幽怨含情,小嗓发音特别精巧细微,拿捏妥贴。“四股眼”起“李慧娘含冤死悲愤满腔,……”一腔怒气胸中起,唱的气势不凡,这段唱又动又舞,一段“十三咳”“遇贤西湖上,一语起祸殃……好一似无根草随风的飘扬,临安城鬼声厉恨煞老平章”义愤填膺,“恨老贼……”排比句恨的人咬牙切齿。唱腔时而凄婉哀怨,时而激情高涨,变化无穷,张驰有度。

她的艺术在晋中为行内折服,有一个情况,就是她不轻易收徒,而追随她的人不在少数,阎爱卿为了跟她学戏,在她演出《雏凤凌空》时,为她忙前忙后,帮她打理台上台下事务,始终没有开口承认这个名份。直到她后期才收了董美珍为徒,还写了正式的收徒证明。其实在晋中艺校是小旦必学程玲仙的唱腔,在这方面桑桂香下了不少功夫,桑对程玲仙的唱腔进行系统理论化研究,创立了一种科学发声,酷似其风格的新派唱法,桑对程的唱腔教学和传承起到不小作用。晋中剧团的雷峻、榆次团的王宝珠都十分喜爱程的唱腔,走进大戏台走出的宇文凤娟,不仅学的像,还能把程没唱过的唱段唱出程的风格,为戏迷称道。

令人欣喜的是百家戏苑现场,董美珍为程玲仙音配像了一段《金鳞记》,这一段唱的含蓄柔情,动听悦耳,程玲仙在处理每个音符都巧妙异常,行腔吐字似莺啼燕语,送到耳边,都舍不得放过点点滴滴,听其韵味,如奇峰异景,让人留迹忘返。京剧程砚秋有一种绵绵不断的声音,多少人为之着迷,戏称“鬼音”,勾魂摄魄。程玲仙这种声音也是如此,让你欲罢不能,带一种“云遮月”之朦胧,似见非见,神秘奇特。最近网上有一个贴子:“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听得懂吗?”程玲仙的唱腔就是如此,不是用唱腔圆润和恬美来形容,就是一个好听、动听、耐听,其音色不论停在哪一区域都十分妥当,停顿时是那么轻巧,恰到好处,多一秒少一秒都效果不同,其拖音时断时续,时高时低,时长时短,听而不厌,听之不烦,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天籁之音,人间那有几回闻,难以形容。怪不得当年看过程玲仙的人们,那种自豪的感觉,令后人羡慕不已。于茶楼酒肆,唱杯清茶,品一壶老酒,听着琴师常国辑用皮弦的胡胡为程玲仙伴奏唱腔,如仙界一般,用一句地方话来说:“美塌了”。

在太原的南宫旧货市场内,不时会有些旧磁带,许多名家唱段皆有,唯独是程玲仙的磁带,则被买家视为珍宝,一些收藏老唱腔的人也以能收到程玲仙的磁带而庆幸。前年戏曲收藏家段兴旺去寻访老艺人时,有人托他找一些唱段,程玲仙的《梅降亵》赫然在列,曾问过电台李春芳老师,她是一九七八、九年进电台的,未曾放过此段,而电台确有一段《梅降亵》却不知道是谁唱的,据听了的人所讲,其唱腔与程玲仙差别太大,不认为是程所唱。

敬请关注近期山西公共频道百家戏苑,看名家流派,传承戏曲精典,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原来的广播电台录制了许多戏曲录音,是戏曲瑰宝。百家戏苑挖掘的也是戏曲的精华部分,几近失传的传统艺术,却作了非遗保护的事情,这是政府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文化只保护不传播,也非好事。各种研究院所和有文化部门,花重金收集整理许多传统艺术,作为研究来用,从版权角度来说,谁出钱谁来用。反过来说政府让研究机构收集的资料,不能用之于民,而是看着用它的演员而听不到见不到,艺术没有借鉴可言,艺术特色越走越窄,失去了风格,那么等待的是消亡,有种见死不救的感觉。现在研究机构和演出单位完全脱节,不能相互资源共享利用,实在是令人痛心不已。当下的机构自立门户,独立开工,而资源却重复进行,传承人就那么几个,研究机构却是连续轰炸,前赴后继。文化要不走向市场,要不政府扶持,如两种机会全无,面临的就消失。

建议把研究机构的资源与演出团体,及艺术院校,进行资源对接,演出团体来为研究机构提供资源,而研究机构则把演出团体所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进行讨论学习,这样的传统艺术才能进一步传承发展。有好多民间音乐和戏曲演员基本运用不到研究机构所保存的资料,何谈继承和发展。研究机构则多用于学术理论,这些资料只有运用在艺术的舞台实践中,才会保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晋中晋剧团著名鼓师贾炳正讲述程玲仙的艺术风采

晋中晋剧团著名鼓师贾炳正讲述程玲仙的艺术风采

晋中艺校高级讲师、小旦表演艺术家桑桂香

晋中艺校高级讲师、小旦表演艺术家桑桂香

晋中艺校高级讲师张永刚老师

晋中艺校高级讲师张永刚老师

程玲仙老伴讲述程的生活点滴

程玲仙老伴讲述程的生活点滴

百家戏苑-程玲仙艺术流派及演唱会

原榆次区晋剧团王宝珠

原榆次区晋剧团王宝珠

程玲仙的入室弟子董美珍彩唱《游西湖》

程玲仙的入室弟子董美珍彩唱《游西湖》

董美珍之《梨花归唐》

董美珍之《梨花归唐》

百家戏苑-程玲仙艺术流派及演唱会

董美珍音配像《金鳞记》

董美珍音配像《金鳞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