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本土艺术,晋剧虽然颇有群众基础,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却鲜有人愿意走进剧院去观看,这成为制约晋剧市场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日前,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山西真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举办了签约仪式,双方就即将问世的晋剧《关公》进行战略合作,要为这部剧目整体宣传、推广,并且打造相关文创产品,助推晋剧走市场,甚至走出国门。用“经纪人”的模式来包装和打造晋剧,这是晋剧艺术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

晋剧剧目很多,但难以市场化

之所以能迈出这一步,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团长贺海鹰筹谋了很久。因为就近几年繁茂的艺术创作来说,该团出了不少脍炙人口、令票友们交口称赞的作品,比如《续范亭》《高君宇与石评梅》等。再加上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的担纲主演,更是提升了晋剧艺术的品质。只可惜,在推广道路上却非常困难。

“每年,我们团要演出200场,除了有太原市惠民演出外,更多的是下乡演出、参与公益活动等。效果也很不错,但是能真正走市场的演出却少之又少。”贺海鹰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是很多戏曲院团面临的尴尬之处,但一味地等政府补贴,这就意味着更快地没落。“我们今年去内蒙古演出,10天演出了19场,场场不重复。作为专业的晋剧院团,我们有新创剧目,也恢复了很多传统剧目和折子戏,所以我们具备走市场的能力。但是,术业有专攻,这些年剧团光想着创作剧目,以演出为主,没有建立专业的精英队伍对接市场,包括推广剧目,我们确实不擅长。”这么多年来,这成为制约院团发展的瓶颈。

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主要针对该团即将问世的新作晋剧《关公》。该剧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是近年来首次以关公形象为主角立在舞台上的剧目,由武凌云担任主演。“虽然我们在很多剧目中看过关公的艺术形象,但专门讲关公的戏没有。所以当我们团申报要推出《关公》剧目后,省外的很多团都在翘首以盼,等着成果。我们想打磨出一幕精品,至少能代表国家院团艺术创作的一流水平,因此想把这部剧目的推广交给专业团队,能在他们的助推下,让关公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多种办法构架市场桥梁

戏曲该如何走市场?其实,针对这类话题做过很多次探讨,尤其在南方很多城市,戏曲是能自给自足、完成华丽转身的。那么,作为此次“经纪人”载体的山西真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究竟该怎样为晋剧《关公》做推广?

该项目负责人王晓峻,也是太原市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此次能为关公戏曲艺术做“嫁衣”,是他期待已久的事。“关公文化不应只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所以我们会充分利用资源,结合传统和现代手段为这部戏曲做推广和宣传。”他说,要突破以往戏曲只能靠口碑宣传的瓶颈,主动出招。目前,他们已和山西老年书协对接,通过对方11个市119个县的分支机构去推广晋剧。与此同时,各种推广平台集中发力,从线上营造《关公》戏曲的氛围,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这部剧目走进年轻人心中。

王晓峻表示,在国外的很多华人商会,包括华人之间,对于关公是非常尊敬的,鉴于之前通过关公文化促进会与国外华人商会建立的良好关系,也会将这部剧目推向国外。

做文创产品,也是推广戏曲的方式

在艺术产品设计中融入传统的地方文化元素,是历史长河中的潮流。同样,把传统戏曲的文化元素研发成文化创意品,这也是一种推广戏曲的方式。

在此次签约仪式上,山西晚报记者就看到了以关公形象做成的小摆件,还有针对即将在太原举办的“二青会”,用关公卡通形象设计而成的运动款笔记本。另外就是手机壳,“关二爷”骑着电动车驰骋,壳子上的配文也非常励志,“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还有关公形象的抱枕等,这些都是真武文化传媒打造的文创产品,他们希望在传播戏曲的同时,用这些文创产品能将戏曲留下来。

剧团,不仅要推出好剧,也要生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双向齐飞,这是广大院团一直探寻的理想状态。也希望这次有益的尝试,能为山西晋剧包括更多的艺术剧种探寻出一条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