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种盘点纷纷出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旗下的新概念戏曲网络电视台,推出了唯一的戏曲系列榜单。在“2015年十大戏曲热点”榜单中,“昆曲为2015年第一大热剧种”以第五名入列。近些年来,昆曲搭着传统文化回归热的时尚列车,“虚火”是一直有的,但是以新闻大数据确认“真热”,还真是头一回。

工作需要,记者收集了各种戏剧岁末盘点。综合比较,人民日报文艺部的2015文艺气象系列盘点,最为宏大高蹈,虽略显不接地气,但作为年度趋势解读具有重要的权威性和学术性。除此之外,便是“新影戏曲台”的排行榜较为客观、可亲,在元旦三天假期中,成为戏迷转发议论最高的话题。

记者与“新影戏曲台”公众号取得联系,了解排行依据。编辑答复:我们根据各种人物、事件在2015年新闻资讯中的出现频次、相关新闻数量、阅读量、转发量、话题度等等,综合推算出榜单。榜单上的先后排序,也由数据呈现的受关注度来决定。

2015年,昆曲到底怎么热了?“新影戏曲台”认为:近些年昆曲的大热,恐怕是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前无法想象的,2015年尤甚……昆曲舞台的活跃度持续走高,几位正当华年的青年昆曲演员,甚至成为全国戏曲演员中最为忙碌的人……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拥有全国性大剧种身份的昆曲,因其更为古典的中国美学风格,也许将在戏曲剧坛和大文化环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记者注意到,除了“昆曲热”本身入围外,其他各大热点,昆曲也近乎雨露均沾。热点第4名之“传承成为各剧团发展重中之重”,每届的“名家传戏”拜师仪式、汇报演出已成为昆曲戏迷“跑码头”的重要站点。热点6之“小剧场热方兴未艾”,昆曲是中坚力量。热点7之“戏曲演出模式出现多种可能”,工作室制、众筹演出,昆曲均有份。热点8之“戏曲电影创作呈现新动态”,首部戏曲人拍戏曲人的电影即将由昆曲启动。热点9之“两岸戏曲交流成常态中国”,主要集中于京昆,昆曲《春江花月夜》为“大陆水准上乘的演员阵容场上班底+台湾更具现代剧场概念的幕后团队”的合作典范。

而在人民日报的盘点中,虽然因为表述宏大而细节阙如,微言大义中不难辨认昆曲的踪影。任艺萍署名文章《打进传统汇入当代》说“戏曲绵延千百年,因后人传承,也因其‘最传统最先锋’的生命力使然”,其中“最传统最先锋”理念直接取自江苏昆曲人的总结。

昆曲为什么这么热?这与传统文化热、生活方式热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在生活普遍进入小康之后,物质的丰裕使中国人重拾文化的自信。各个阶层,无论虚实,传统文化回归,附庸风雅者有之,识得真谛者不乏,具体到昆曲,因其雅致而成为富有品味的生活方式的象征。都市青年至中产、土豪,没事看场昆曲,组个曲会,甚至结交昆曲演员为往来朋友,成为特别有腔调的事。腔调既出,谁与争锋?受益的是昆曲。全国演出量最大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2015年演出总场数达638场。

当然,腔调是件很玄的事。事实上,在因为各种原因亲近昆曲的过程中,伪戏迷逐渐淘汰,大浪淘沙留下了真爱。昆曲人有句清高的话:我已经等了你400多年,何妨再等400年?这句话的底气在于,拥有“百戏之祖”称号的昆曲,占据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峰,其文学、唱腔、程式、舞台等各方面的魅力,绝对具有打通古今的吸引力。只要你进了剧场,不愁你识不得她的美。看昆曲成为今人生活方式的炫耀帖,到底也是有缘由的。

从舞台创作本体来看,拥有“百戏之祖”称号的昆曲,在多年式微后,以2015年的势头,颇有重新扛起这一名头的意味,甚至有从传统剧场向当代剧场蔓延之势。

先看传统。昆曲有丰富的文本留存,但大多数演出失传。老戏整理重排给戏迷极大的满足,《牡丹亭》《玉簪记》《白罗衫》《景阳钟》《张协状元》等不胜枚举。昆曲舞台表达方式丰富,现代编剧纷纷用传统手法讲述现代故事、用今人眼光解读传统剧目,回看2015年,昆曲新创剧目在全国各剧种中名列前茅,《曲圣魏良辅》《李清照》《春江花月夜》《梁祝》《西施》《湘妃梦》等,使昆曲舞台活跃度持续走高。

再看当代。科技的发达使得舞台手段越来越丰富驳杂,声光电的强大越来越弱化艺术表演者的主体地位。如何让戏剧真正回归精神与灵魂层面,是历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后各国戏剧舞台的追寻,因此当代剧场领域近年也有一股传统回归热。蓦然回首,中国昆曲早已占据了这一美学、哲学高点。各类舞台艺术形式在昆曲中找到她超越时空的先锋性艺术精神。戏曲小剧场是2015年一大热点,昆曲演员在小剧场的实验形式中,寻求自身更多的可能性。而昆曲表演的假定性、一桌二椅的舞台极简主义,直接被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拿去做混搭实验。2015南京国际森林音乐节的主题便是“当昆曲邂逅巴赫”。最为前卫的舞台实验也找上昆曲,江苏与各国艺术家联合打造的朱鹮计划,是目前昆曲参与的最为先锋的剧场实践。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等七常委观看新年戏曲晚会,都预示着2016年戏曲还会热下去,昆曲仍会占得先机。热度高,意味着增量,并不意味着存量与基数。戏迷都知道,与京剧的从业人员、剧目库存、市场规模来比,昆曲的体量还很脆弱。热,意味着变化与成长。维持这热度,还需要基数的沉淀。与创新引发的新闻热相比,昆曲人还要做更多冷清苦涩的挖掘与传承,才能真正称得上复兴。

本报记者 王晓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