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又一股“昆曲热”仿佛随着青春版《桃花扇》即将首演而突然再度井喷。从3月起,京城里不仅昆曲演出的数量增多了,还都要扎堆进北大。先是北方昆曲剧院的百场演出拉开帷幕,4月,青春版《牡丹亭》又由白先勇亲自领队重返北大。届时,北昆、苏昆在北大将有一拼。

青春版《牡丹亭》 打破“灰色定律”

由白先勇担当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4月18日将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进行为期6天的演出。完整的青春版《牡丹亭》需要连续演三天,每天三折。记者从北大百年讲堂售票处获悉,在白先勇先生的大力推广下,目前青春版《牡丹亭》的票房走势持续升温,有相当多的观众给他们打去电话垂询。从目前的售票情况来看,《牡丹亭》已成为票房最好的戏曲类演出,打破了以往戏曲演出大多不太景气的“灰色定律”。
据介绍,去年5月,《牡丹亭》走进北大,6300张票三天售罄。演出结束后北大的学生和教授还举行了《牡丹亭》研讨会。创下如此票房成绩,一方面与青春版《牡丹亭》本身的高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靠着白先勇的人气,与他亲自带团“卖力推广”有着很大的关系。白先勇为此笑称,自己都成了“戏班班主”了。

北昆高密度演出 不担心冷场

从前天起,北方昆曲剧院与北大百年讲堂多功能厅联袂推出的“北大昆曲剧场”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一活动以隔一个双休日演出两场的密度进行,每逢有演出的双休日,一天演4个折子戏,一天演一台大戏,连续推出百出传统昆剧。这样高密度的昆曲演出,无论是北昆方面,还是北大剧场方面,都表示对票房有相当的信心。
事实上,北京大学与昆曲的渊源由来已久。老校长蔡元培对昆曲艺术的支持自不必说,北大哲学系著名教授楼宇烈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前任社长,他直到现在还坚持要求自己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学习昆曲;而近年来,北大京昆学会对昆曲传统的沿袭,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昆青年演员张卫东十余年如一日的义务指导和传授。北昆数次走入北大,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也证明了北大多年来对昆曲观众群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

大批“冷戏” 让观众看“新鲜”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刘宇宸告诉记者,之所以把演出安排得这么密,是因为我们在剧目安排上做了不少改变。除了《游园·惊梦》等大家熟悉的经典折子戏,还将推出很多近年来昆曲舞台上不多见的传统折子戏。比如穷生戏《金不换》,西游戏《胖姑学舌》,北昆独有的新编或改编的古装剧《千里送京娘》、《华容道》等,力求突出北派昆曲雄浑悲壮、大气磅礴的特点,同时还会邀请部分南方的昆剧名家来京合作演出。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久违于舞台的剧目《铁冠图·别母乱箭》等,也将在此次活动中与观众见面。
这次活动还将采取演出与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每次演出前,会邀请著名学者、艺术家进行半个小时的导赏式昆曲艺术讲座,演出结束后则安排30分钟的演职人员与观众座谈。(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