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馆”里探艰辛
他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昆剧演员,他们的人生道路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他们的艺术成就更是登峰造极,被后辈们戏称为国宝“大熊猫”,而他们的办公室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熊猫馆”。一部描写上海昆剧团一批“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经历的4集专题片《寻梦半世纪》将于明天中午13:05在央视11套开播。记者撷取该片中的一些故事,让读者朋友先睹为快。
入门
五十多年前,一批十多岁的孩子懵懵懂懂地走进了昆剧的殿堂。他们遇上了一群好老师,13位任教的传字辈老师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更是对这些孩子情同父子母女。这些传字辈的老师在解放前饱经沧桑,因此在新中国得到礼遇后,个个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学生。好在学生们也争气,他们的刻苦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苦练
当时的学生中间流行“练私功”,王芝泉为了与同学抢练功房,每天清晨4时就起床,因此还被俞校长批评。而方洋则常常凌晨3时便偷偷起床,在练功房练到5时后再回去睡觉。为了练腿功,王芝泉发明了边压腿边午睡的“独家秘诀”,几个小时下来腿全麻了,要踢几百下才能恢复知觉,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她才能掌握用脚上的厚底掏头上翎子的绝技。刘异龙虽然当年淘气,却也以刻苦出名,第一次演《下山》,他脚上的冻疮都磨出了血,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
“回家”
“文革”期间,昆剧成了“四旧”,昆剧演员全部改行,他们有的去京剧院唱样板戏,有的到越剧院学馆当老师,一时“四分五裂”。粉碎“四人帮”后,由俞振飞大师任团长的上海昆剧团成立了,可是那些“游子”们的“回家”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已经在京剧院改行唱老旦的青衣张静娴不想再回去了,不仅仅因为她当时作为老旦已经相当走红,更因为她所有的昆剧剧本都被当成“四旧”烧了;方洋和计镇华也有些犹豫,这些年样板戏唱下来人都唱“硬”了,还能回去唱昆剧吗?而武旦王芝泉生孩子后发福了,体重有60多公斤,她自己形容自己像个“球”,大家都觉得她没法再回去唱戏了,为了“回家”,王芝泉在一个月里只喝水吃蔬菜,猛跑步、跳绳,疯狂减肥,体重一下减了5公斤以上……
执著
十多年没演传统戏了,重新练功对大家来讲就好像是“脱胎换骨”,虽然痛苦,但对昆剧的执著使大家都铆足了劲儿,一天三遍功,中午就在练功房打地铺小睡片刻,然后起来继续练……上世纪80年代,上海昆剧团的5位演员同时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梅花奖,创下了一个至今无人能破的纪录。(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