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昆曲是中国的“雅乐”。表演者随腰肢婷婷袅袅,眉眼间的脉脉传情婉丽妩媚,在飘忽中两腿虚实相错,自成雅致,手指纤纤而柔软到极致,眉眼随手指而动,唱腔注重轻重精细对比……殊不知,在我们身边也有着昆曲一样的“雅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爱好,拥有一份淡定从容的美,一颗细腻悠远的心,一份清雅婉丽的气质……
A、京城姜寻——在昆曲里生活
关于昆曲的词条中有这样的注解: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而采访姜寻的过程中,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昆曲一样。他三十有余,嗜书如命,追求生活细节的同时,也要精致以及品位——绘画、写诗、设计、收藏。在他的“古代”生活里,没有搅拌更多的现代调和剂。许多混合着年代气息的物件,始终让他痴迷。他说,其实我的生活很昆曲。
书房——最后的精神净土
走进姜寻的书房,扑鼻而来的就是一阵檀香的气味,盘香在香炉里形成袅袅的雾气,升腾起来。而红酸枝的书桌上,排开的则是笔架、笔洗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小物件。霎时感觉到了姜寻身上的儒雅气质或许来自于这个书房。
“这是笔添、砚滴、水盂、臂搁……”心细的他似乎发现了记者的专注,依次介绍着案几上的摆设,“其实文房四宝,不止笔墨纸砚而已,它涵盖的东西更多。”摩挲着莲花状的笔添,不禁都有些怀古了。
“现在忙得要命,几乎很少有时间读书了,不过每个晚上我都会在书房燃一炉香,静静地坐一会,太太有时候会在书房练字,其实她是对那些小文房爱不释手,爱屋及乌,也就又开始习字了。” 姜寻平静地说道。看到他书房里还有个小小的案几,他太太解释说,这是给他们的女儿以后写作业用的。
“其实对于女儿的教育,我也考虑过。会从小让她耳濡目染,比如昆曲,这些都是中国的国粹,皇家粮仓一直在上演《牡丹亭》,等孩子大一些了,就会带她去看。如果我们从很小就给她灌输这些国学的东西,等大一些了,气质就会完全不一样。”其实他们的女儿还不到两岁,不过看到那个小小的案几,就可以想像得到小女孩练字的身影。
煮雨山房——诗意的工作室
姜寻的工作室更像是一个私人博物馆。LOFT的厂房里,巨大的木隔扇吸引着每一个来者的眼球。他设计的展架上摆满了中国古代雕版,他特意取出一块戏曲版,可见这些都是他多年从全国各处搜罗的宝贝儿。
“戏曲在中国其实一直都十分盛行,我本人对此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昆曲应该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昆曲应该起源于南方,唱腔也跟北方的京剧不大一样。但是昆曲延续至今,这里面就有些意思了。换成现代的语言,应该就是昆曲生活其实是一种精致生活的完美体现。”
他的助理用很精致的茶具沏茶,问起来果然,是他在上海的艺术区买的。用姜寻的话来说,北京真的找不到这么精致的。姜寻就是这样一个连茶杯都会很在意的人,处处都会追求细节。他的本职工作是设计,对于平面装帧更是严苛到了极点。唯有这样做,才能得到客户和评论界的认可。姜寻如是说。
天书记——清玩雅物来报到
他的名字同样很诗意。坐落在国子监街的天书记,是姜寻最近的心血之作。和他的煮雨山房不一样,这里似乎是对外的一个窗口,任何与书有关的对象都是姜寻有兴趣试验发展的。他说很喜欢这条街,更早一些时,对面就有个国粹馆,是一些老北京在里面唱京戏,有时也有一些人在唱昆曲。他经常会坐在店里,跟老顾客们谈着文房雅玩,这时候就有唱戏的声音传过来,那感觉跟老北京贴极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