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最“阳春白雪”的昆曲也会催泪?没错,那个一咏三吟、走一步要唱几分钟的古老剧种,确实曾“吓”走许多年轻观众。然而,上海昆剧团的原创新作《班昭》,竟连续演出78场,场场让观众热泪盈眶。它不但让社会学家邓伟志流泪,让作家赵丽宏流泪,还让上海交大、复旦、上海师大等高校的许多师生流下了热泪。昨天,著名昆曲艺术家、班昭扮演者张静娴老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生动详解了这部历史昆剧的动人之处。
剧情通俗,感情真挚,毫无说教,是昆剧《班昭》催泪的一大原因。“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张静娴兴奋地告诉记者,昆剧《班昭》讲述的虽然是汉代才女班昭执着理想、一生治史的故事,但是却有着强烈的时代意识,“通过历史的班昭传达出了今人的气质,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人其实都需要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守,不光知识分子看了有共鸣,连我家的清洁工阿姨看了都有一番感悟!”难怪好多大学生看完了戏还不肯散去,经常围着演员交流感受和索要签名。
年近六旬的张静娴曾是两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并曾获文华表演奖等多项表演大奖,《班昭》是上昆为她度身定做的创新剧目,因为用团长蔡正仁的话说,“张静娴为了昆剧理想付出很多。为此她就像班昭一样耐寂寞、耐清贫、耐孤单”。在昆剧《班昭》中她要从14岁的青春少女演到71岁的耄耋老妇,表演几乎包含了花旦、闺门旦、正旦和老旦等所有旦角门类,“这绝对是我几十年来演得最辛苦也是最过瘾的人物”,张静娴感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杨小青在保留了传统昆剧形态的同时,又为该剧添加了很多新的创意。开场采用了倒叙手法,故事情节的展开清晰、顺畅。剧中的唱腔以北曲为主,古琴也搬到舞台上演奏,并借助高水平音响设备,效果极佳。7月28日和29日晚,昆剧《班昭》将在大剧院连演两场。(记者/钱杰/冯明)

(摘自 《深圳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