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寥寥数笔,便能将戏曲人物的身段、神情,以及故事情节,跃然纸上。漫画老人高马得先生所画的戏曲人物,并不完全照搬舞台,他总能从一折戏中抽出关键性形象,并善于捕捉小人物的特殊身份与性格,如探马报军情,贪官显窘相,媒婆说风情,小卒翻跟斗,个个精到入神。
近日,随着第三届昆曲节的开幕,高马得戏画陈列室也在苏州博物馆揭幕,该陈列室展出了高马得捐赠的两百余幅昆曲漫画作品,其中不乏一些经典昆曲折子片段。老人在揭幕仪式上诚恳地表示,自己虽然是昆曲迷却不会唱,只能用笔来表现自己钟爱的昆曲。
■ 学画经历 从未拜过师,也未进过科班
高马得是南京人,因为母亲属马,又是在马年得的他,所以就起乳名马得,这也成为他日后的笔名。他是继关良之后,我国的又一位擅长戏曲人物画的大师,尤其是对昆曲人物画的研究更是独得造诣,蜚声海内外。
今年88岁的高马得留着一把雪白的胡子,道骨仙风、精神矍铄,虽然有些耳背,画起画来却依旧得心应手。他自幼学画,尤其喜欢漫画,却从未拜过师进过科班,全靠自己摸索。8岁时因为得识京剧名家赵望云,从此迷上戏曲,而戏中行头各异的戏曲人物也成为了他的“终身模特”。
高马得此前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学美术,创作了大量的漫画、插图、连环画。说起是如何开始戏曲人物画创作的,高老先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原来他是个老戏迷,特别爱看戏。
“文革”结束后,老昆曲家周传瑛等一帮人来到江苏,在江苏省委大院的礼堂里唱昆曲折子戏。当时高马得先生还是《新华日报》的一位美编,报社老总觉得拍照片登在报纸上太生硬了,便让高马得用画的方式表现。于是,高老先生便拿着笔和纸来到了舞台前。一边看戏,一边速写,回报社后,再用素描的方式画出来登在报纸上。这本是一项工作,却从此让高老先生迷上了戏曲人物画。20余年来,凡是去南京演出的戏剧、名角,他都画过。高老先生看戏必画速写,并研读戏本,请教戏曲专家和名角,对于每场戏甚至每折戏的剧情、演员表演的神韵均了然于心,再经过别具匠心的提速升华,达到“出戏”的新境界。《醉打山门》、《花为媒》等都是广为戏迷收藏。
之所以选定戏曲人物为绘画对象,老人说这都是缘分,“我爱昆曲,我不会唱,只能把它画出来。”在老人看来,其实戏曲和绘画是如出一辙的,“戏曲手法是虚拟的、写意的,艺人有个口诀‘不像不成戏,真像不算艺’,这与齐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差不多,舞台表演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最适合用写意的笔画速写下来。”
■ 艺术境界 从看戏作画到借画说戏
在60余载的戏曲速写生涯中,老人自称经历了“从看戏作画到借画说戏”的过程。《断桥》、《牡丹亭》和《山亭买酒》是高马得最喜欢的三出戏,百看不厌、百画不厌。高马得说:“我最初画戏曲素描,生怕丧失了戏曲人物和情景片段的原汁原味,通常都是‘照本宣科’;时间长了就渐渐不满足,尝试通过自己对于戏曲的理解来添加一些背景,甚至根据自己想象来创作,比如连载漫画《十五贯》就是我根据多年来看过不同版本的作品,加上自己对其的理解创作的。”
高马得说,昆曲因为曲词高雅,很多都是文言文,一般老百姓听不懂,所以慢慢就没多少人唱了。像以前的名家周传瑛等“传”字辈的老昆曲艺人,现在都不在了,可是他们当时演的戏、在台上的表演,我都留在画纸上了。每一个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都很生动淋漓地画在画纸上,一幅画就是一场戏,让人一目了然。昆曲是百戏之祖,地方戏都是移植昆曲形成的。我要是不把它画下来,以后有些剧要是真的失传了,再提起时,大家就不知道了,演员也不知道该怎么演了。”
“戏剧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像昆曲,在昆山那一带人能听得懂,可是弄到北京就听不懂了,有一定的限制。画的好处,就是你不懂苏州话没关系,画嘛总能看得懂的。只是画的流传范围有限,出画册也要有资本,所以要保护昆曲,最终还是得要国家支持。”高马得说。
将昆曲戏画推向全球
高马得把漫画艺术的夸张特点和中国画技巧结合起来,虽只寥寥数笔,却令人物神态、戏剧情景跃然纸上。在东南亚、欧洲的一些国家,许多人都是通过迷恋他的画进而迷恋上昆曲的,昆剧大师俞振飞对于他为昆曲所做的贡献也是甚为感激。在第28届“世遗会”期间,85岁的他向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先生赠送了“姹紫嫣红——马得昆曲画集”的首批画册,将昆曲戏画推向了全球。
高马得告诉记者,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画卖掉,想找个地方整体保存起来,让这些画发挥更大的价值。去年,高马得在参观了昆曲博物馆后,发现自己上世纪向苏州捐赠过的一些昆曲戏文画依然保存完好,很有感触,觉得自己给一生的心血找到了家。双方经过几次接触后,7月6日,高马得先生的百余幅昆曲戏文画精品安家昆曲博物馆。这些昆曲戏文画所绘人物生动有趣,形神兼备,画的边上还配上相应的唱词和简要说明,图文并茂,好看易懂,对昆曲艺人创作、表演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昆曲博物馆特辟戏文画陈列室用以供游客参观和欣赏。
■ 个性魅力 既是老人又像孩子
高马得既是位老人,又不像个老人。许多往事他总是不记得了,在采访中总是让我去问他的老伴或者以一句不记得了来作为回答,这的确像一个记忆力不佳的老人。但是,就是这位老人却又有着孩子般的童心和好奇心,他喜欢新事物,会跳舞,还尝试过骑马,他时常有出人意料的语言和动作。在向“世遗会”赠送昆曲画册的大会上,作为主角的他需要发言。在会前,因为视力不好,他就脸紧贴着纸,努力地背着老伴为他准备的稿子。可是到了真正发言时,他才说了两句就记不得了。他不慌不忙,笑呵呵地站了起来说:我给大家鞠个躬吧!然后,真的鞠了个躬。于是,全场响起了一片笑声与掌声!(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