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成立,三十三岁的张军被任命为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五月廿九日,昆剧艺术的经典作品《长生殿》将首次在兰心大戏院完整呈现,张军与黎安以及恩师蔡正仁一起在剧中饰演唐明皇,这是他从艺二十一年来又一里程碑式的演出。

他被誉为“昆剧王子”,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被公认为当今昆剧青年演员中的领军人物。他获得了令同龄人羡慕的一项项荣誉:上海市第二届文化新人、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二○○四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二○○六年首届全国文化新人……

1 一句话改变人生

在绍兴路9号上海昆剧团,我们采访了张军。他刚从排练场下来,牛仔裤、耐克鞋,米色休闲毛衣外系一黑色小围巾,头发被定型水打理得根根竖着,很难把眼前的他与舞台上一往情深的柳梦梅、风流倜傥的唐明皇联系在一起。

走上昆剧的道路,张军说是纯属偶然,“我们家祖辈没有唱戏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只是想着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锻炼锻炼。”于是,当上海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班招生时,为了让父母高兴,张军就带了把二胡去报考演奏班。只会拉“哆”、“嗦”两个音的他,没五分钟就被考官“轰”了出来。

一位少年宫老师见张军眉清目秀,跟他说再去问妈妈要一块钱,到楼上考演员班试试。就这样,张军又报了演员班。推开考场教室的门,张军惴惴地对考官说:“我是来考试的。”两位考官中有一位就是张洵澎老师,考完后,张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说:“准备复试,你条件不错!”这句话改变了张军的命运:“张老师其他什么也没说,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的人生就被改变了。”当时,昆剧班只招45人,有几千人报考,竞争之激烈一点不亚于现在考表演专业。经过几次复试后,张军被录取了,那一年,他12岁。

接下来的8年戏校学习,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艺样样学。“戏校的训练非常辛苦,4时起床晚上9时睡觉,一周六天,天天如此。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下午4时的腿功课,学生平躺在地上,老师坐在他们的一条腿上,将另一条腿往上扳,痛彻心肺,教室里一片鬼哭狼嚎。”那时的他,晚上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几棵光秃秃的老树,觉得特别孤单。

2 一夜之间长大了

1994年,张军分到上海昆剧团工作。在戏校呆了8年,对外面的世界,张军知道得很少。工作后有机会接触社会,张军反而迷茫了:为什么要唱戏?“无论你怎么尽力演出,台下总是稀稀拉拉的掌声,没有人说你好,昆剧没有给我成就感,也没有给我快乐的生活。而在其他场合,我随便唱唱歌,别人会觉得我唱得很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诱惑实在太多了。张军人在团里,心在团外,玩起了流行音乐,与朋友组建了演唱组“风组合”。

1998年,日本唱片公司的合约与在全本《牡丹亭》中出演柳梦梅的机会一起摆在张军面前。真要选择,难以割舍的还是昆剧。“不想把留下的理由解释得很高尚,只是想对得起自己为昆剧十几年的付出,”张军说,“我是一夜之间长大的。”于是,他推掉了唱片公司的合约,用一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排练《牡丹亭》。

就在这一年,张军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推广昆剧。他策划了“昆剧走进青年”活动,到各大高校普及昆剧,一做就做了150多场。之后,张军又在复旦大学举办“给听昆曲一个理由”讲座,讲到动情处,热泪盈眶。他还做了场名为“锦衣夜行”派对,邀请了沪上的时尚媒体和许多驻沪外交官来参加,在一米之内,张军的清唱醉倒无数外国友人。在港汇广场,一场由他策划名为“将昆剧进行到底”的露天演出取得了不亚于任何商业演出的效果。2003年10月,他在大剧院成功举办了“惊梦六百年——张军视觉昆曲专场”,从年轻人的视角以多媒体视听、灯光艺术等现代视觉表现手法来诠释和演绎古老的昆剧艺术。2004年,张军与沈昳丽推出了七夕版《长生殿》,创造了中国情人节看昆剧的概念。这些推广活动与演出,让昆剧这600年的陈年佳酿重新散发出馥郁的芬芳。

回归舞台后,张军主演了一部部大戏,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获得了一项项大奖。柳梦梅、唐明皇这些是每个昆剧小生演员的梦想,张军一个也没落下。去年,张军用了半年时间来排全本《长生殿》。十几年前,张军第一次上舞台,也是演唐明皇,“那会儿还没毕业,站在后台打哆嗦,上台后一片空白,怎么演下来的,自己也记不得了。”对张军来说,这次演唐明皇是个挑战。戏曲中,唐明皇是个大官生,身段、步法与张军以往常演的优雅小生有很大的不同。剧中演杨贵妃的魏春荣年长张军几岁,而戏里,唐明皇与杨贵妃却是老夫少妻,张军说:“排练时,经常被导演骂到没自信。第一本中《春睡》《复召》几出戏,难排至极,几遍下来,导演还是说,不对,回去重来。开始特别难熬,只能自己说服自己,一次次再来。创作的过程很痛苦,但也很享受。”

不久前,张军被任命为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在他看来,30多岁到40多岁是昆剧演员最好的创作年龄,与他同班的一批演员基本上都处在了这个年龄段,“我愿意花上几年时间为大家提供好服务,让大家都看得到昆剧的前途。”然而,做管理与当演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当,当被问及会不会力不从心时,张军快人快语:“力不从心是在所难免的,本事再大,也就这么点精力,但将来会解决的。”家住万科的他,很欣赏王石:“那么大的万科,从物业到保安上上下下井井有条,而王石,他在登山,在玩。”

3 太太是头号“粉丝”

张军有很多“粉丝”,特别是在大学里。这些“粉丝”基本上都成了他的朋友,甚至被他“拖下水”,成为他的团队中的骨干。“他们来自各个行业,站在他们的角度,远远地看昆剧,才会明白,观众是怎么看昆剧的。”今年元旦,他与沈昳丽演出俞振飞与言慧珠1957年版的《牡丹亭》时,逸夫舞台爆满,全是年轻人,张军在博客中写道:“蔡老师甚至还找不到座位,最后只能搬个椅子坐在一旁观看,为此他还洋洋得意了好一阵。”

这些“粉丝”中,头号“粉丝”当数太太庞洁了。张军与庞洁相识于2002年共青团建团八十周年的庆典上,庞洁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会主席,代表优秀青年在台上发言,张军则坐在底下听。初次见面,庞洁对张军说:“你选择昆剧是对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张军。顺理成章,他们恋爱了,庞洁也成了张军的头号“粉丝”。这个学外语的女孩由此爱上昆剧这门古老的艺术,除了不会唱,讲起昆剧,知道的比张军还多。每次和张军一起为外国留学生开普及讲座,张军在上面每讲一句,她就要在下面翻译三句。

几年的恋爱谈下来,张军越来越觉得自己离不开这个小他5岁的女孩。去年,张军与庞洁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成为沪上文艺界的美谈。说到太太,张军脸上洋溢幸福:“是她改变了我,她会逼我停下来,拖我去旅行,去和朋友泡吧聊天,她让我觉得生活原来可以那么有情趣。她还让我知道了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稳定,这么多年,一直挺奔波的,当演员都想成功,想有出头之日,所以,拼命做很多事,内心一直安静不下来。她比较了解我,觉得我不快乐,总是告诉我要放得下才能得到更多。”他喝了口水,接着说:“现在的状态是我想要的,内心很安稳,你看,我都胖了。演员太感性,特别脆弱、敏感,生活上有时特低能,我太太比较有条理,很会料理生活,这方面正好互补。”有了稳定的家庭作后盾,站在昆剧舞台上,张军的内心是愉快而满足的。(丁盛 郭虹渊)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