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次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情不自禁的叫好声,贯穿了整场演出,如同600年的陈年佳酿,让首都观众在金秋的雨夜中如痴如醉……10月14日晚,由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国昆曲艺术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展演活动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潘震宙与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首场演出由7个折子戏组成。北方昆曲剧院史红梅表演的《昭君出塞》扮相俊美,亦歌亦舞,显示出其良好的艺术功力;浙江昆曲剧院王世瑶、张世铮表演的《鲛绡记·写状》把一个贪婪成性的讼棍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忍俊不禁;江苏省苏昆剧团的王芳表演的《牡丹亭·寻梦》将人带入了那寻春入梦的杜丽娘身边,百转千回的唱腔余音绕梁;上海昆剧院的王芝泉表演的《扈家庄》英气不减当年,精湛的技艺十数次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江苏省昆剧院的林继凡、石小梅表演的《西厢记·游殿》亦庄亦谐,寥寥几个细节的刻画精微至极,人物性格跃然而出;上海昆剧团的计镇华表演的《琵琶记·扫松》字正腔圆的唱腔,让人回味无穷;江苏省昆剧院张继青表演的《烂柯山·痴梦》娴熟自然,收放自如。7个经典折子戏以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呈现在首都观众面前,把昆曲艺术作为百戏之祖的魅力尽情展现出来。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精美的艺术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知音。也许是下雨的缘故,长安大戏院竟有三四成的空座,更多的北京观众与如此醉人的艺术享受擦肩而过,既是观众的遗憾,也是昆曲艺术的遗憾。在随后两场折子戏和《班昭》、《张协状元》两出大戏的演出中,但愿不会再有这样的遗憾。
(中国文化报报记者 徐涟,2001年10月16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