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生跟巾生不同在哪里?最主要是境遇不同,身份不同:巾生很单纯,就是读书人,没有婚姻、仕途,就像大学生一样,刚刚大学毕业或者还没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吊儿郎当的,那个时候家里可能有点钱,也可能激进一点,就是这么一个年龄段,所以他就谈情说爱,这段年龄段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浪漫的时刻,他所遇到的对象都是女生,有闺门千金,有青楼女子等,身份不同,产生爱情故事不同。
巾生和官生的共同气质就是书卷气,巾生所表现的内容以抒情为主,共性是都是非常潇洒、风流、倜傥,当然每个人又有不同 。
官生跟巾生相比,他就比较现实,因为他们都是从巾生走过来的,有婚姻了,有仕途功名了,家里头突然发生事件。像《荆钗记》里的王十朋,他做官了,被人家贬(调潮阳)了一下,老婆投水死掉了,家里发生突变;再有像唐明皇,他那么爱的妃子,六军一定要把她杀掉,才会「惊变埋玉」。官生所面临的是事件和冲突,所以一般的官生戏戏剧性比较强。
总之,巾生戏以抒情为主 ,官生戏是以事件为主,事件的冲突比较多,一般还都是悲剧,所以他在表现人物的整个气质上是一种温润,内敛,坚韧(也有一些官生是意气风发的)。
《望乡》归在小官生 ,其实我觉得它是属于官生的。叫小官生,他一定年龄比较小,或者他的事件是跟女性有关。
《望乡》是跟一个老生苏武有关 ,而且是他们的对手戏,一个是忠贞的,一个是叛徒投降了。
他们见面的时候 ,李陵唱了一个【哭相思】。【哭相思】在昆曲戏里很多,见面或者分手的时候常常用【哭相思】 。
他见到哥哥(苏武)就说 「怎知今日重相见,这冤苦向谁分辨」,他依然是用小生的真假声,但大家一定能听出我用真声的部分比较多,在用真声的部分比较进去多一点 。
「惊春谁似我」(《牡丹亭‧拾画》)的真声要少一点 。这就是他们在声音上的不同,为什么? 因为官生声音的用法,老师们在教的时候就说尽量把你的真声用进去。比方说我们以前,昆曲巾生唱 do re mi ,小工调的mi字上,就是真假混合声的时候 re 可能搭了一点真声,do 是完全真声 ,官生要求 do re mi 的 mi 还是真声,要到 so 的时候才用真假混合声。就这么一点点区别,演员们训练的时候要非常非常努力。
台上走路有快有慢,巾生和官生的台步区別在哪儿?一个区別在大小,一个区別在轻重。巾生的台步比较小,我说的小是相对而言,以前的昆曲巾生叫一步生,就走一个脚的步子,一步一步,因为他比旦只稍微大一点点。但是后来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俞振飞老师就把昆曲小生的巾生一点点放大,从声音放大,脚步也放大,还是一个审美(观念)不同吧。
巾生就是要求步履轻盈,非常的潇洒 ,看上去很自如;官生要求稳健,坚定。
昆曲小生,包括巾生,小生,用的是真假混合声。真假混合声是什么概念?就是他有真声,也有假声。
他的真声是什么,假声是什么?真声分成真声,半真声,半假声,假声,四个阶段。
真声就是你讲话的声音的美的一部分;半真声和半假声,它们是衔接的地方,我半真声和半假声前后衔接的时候,其实半真声已经上去了。半真声在哪里?半真声在前面,就像我们听民歌,有的民歌唱好高好高,他声音在前面就是半真声。半假声就是力度很高,他要用假嗓唱,声音很力,很亮,很透,就是非常好的假声。还有半假声,半假声就是他要下來, 他要衔接到半真声,这一段路我们就叫它真假混合声。
在练这个的过程当中,练真声,都有一种练法,叫喊嗓子,吊嗓子,要把嗓子出來。 学生前几年嗓子一直在里面,都在里面 ,从里面出来需要练很长时间。
俞振飞老师声音就很宽厚,他的声音就像高山流水一样 ,高音很宽,低音也很宽, 他整个声音是通的,非常好,一直到他八十几岁声音还好。他后来到欧洲去演出,欧洲那几个声乐歌唱家都说他不得了,都说他的声音通 。
所以昆曲的唱首先要有声音,小生,首先要有好的声音 。我们爱好昆曲的人,除了演唱,可以学着练声。
昆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吐字,行腔,字正腔圆。昆曲的吐字,每个字的开口和收音,吐字非常重要。腔是什么,就是把你的唱腔润色得很漂亮,叫润色。还有气口,昆曲因为是没有过门的,不像京剧,你唱一句,你还好换换气,昆曲没换气的,所以它的气口特別讲究。有时候你要憋气,拖不住气就散掉。换气也有很多技巧 ,如果把握得很好,那唱曲子就很从容。气口其实就是节奏,就是整个节奏。当然唱曲最后还是唱情。我刚刚改小生的时候,唱还是跟旦差不了多少,我要像小生,怎么像小生?我在豁腔和頓挫腔里边,找到一种力度,觉得这有点阳刚的感觉,我就抱住这个,拼命把握这几个腔来给自己增加一种阳刚的力量,就这样把自己的声音宽度一点点打开。
唱是要下一辈子功夫的,每一个阶段自己有不同的思索和追求。(本文节选自岳美缇老师昆曲表演艺术讲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