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这四大我国现有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将首次同台展示其作为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瑰丽风采,更重要的是选择在了世界级文化遗产地的南京明孝陵、时间则是6月10日我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日之际。这也是为纪念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及蒙古族长调分别当选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五周年、三周年、一周年和南京明孝陵入遗三周年。
这台名曰“天籁的交响——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南京明孝陵展演艺术大典”,分为剧场舞台版、现场景观版两种展演形式同期呈现。由江苏省昆剧院、四支新疆木卡姆艺术团、6支国内古琴社团、内蒙古演出服务中心的艺术表演名家,包括昆曲旦角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加籍华人古琴演奏演唱家乔珊、上海古琴教育家龚一、木卡姆表演艺术家买买提明等激情表演,与木卡姆研究专家王为民、文物研究专家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等国学家们的现场评介交替展开,真切实现天籁之音的交响。
6月10日晚在南京文艺中心上演的剧场舞台版突出四大不同风格的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艺术间的融合。全长100分钟的艺术展演,对于完整演奏需24小时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截取了其十二套曲中的一到两个篇章;昆曲则选取了《十五贯·访鼠》、《1699·桃花扇》、《牡丹亭·游园》;古琴选择了十大古曲之“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蒙古族长调民歌有无伴奏合唱“六十个美”。而6月10、11日上午分别在明孝陵金水桥前广场、明孝陵入口处、石象路上展演的现场景观版,则将四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艺术与有形文化遗产的实体景观环境,前所未有地融为一体,还原其原生态特征。
据介绍,该艺术大典首次整合了我国现有的上述四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第一次实现融合奏响划时代交响;同时又与有形的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破天荒地珠联璧合,全新演绎“无形”传神、“有形”传播的震撼大典。(王军)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