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鸿都客引会广寒宫,织女星盟证长生殿。”时隔七年,上昆全本《长生殿》21日晚重新亮相上海大剧院。四场大戏甫一开票便告售罄,新开加座票也十分抢手,150万的票房收入创造了上昆历史上商业演出的新纪录。

上海主场最特别看点,莫过于首本《钗盒情定》特邀“昆三班”小生演员张军“回娘家”,与白玉兰奖得主、优秀青年闺门旦演员罗晨雪搭档新“帝妃”。昨晚,张军饰演的唐明皇被戏迷们赞道:“更纯熟、更稳健、更具王者风范”。而张军自我评价:“不过是懂得了‘慢’下来的道理。”

“昆虫”养成了

清代传奇《长生殿》原作者为清初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洪昇,被视为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的巅峰之作,清人评价是“千百年来曲中巨擘”。这一“借太真外传谱新词”之作,左右绕不开的是个“情”字。

全本《长生殿》自2007年首度亮相,到2010年暂告段落,再到此次“回归”。至今所承之“万千宠爱”,也不过源自一个“情”字。这份情来自一代代昆剧人对雅致唯美昆剧不变的初心,也源自一代代观众内心深植的那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

犹记十年前,上昆历时三年创排的全本《长生殿》在兰心大戏院初“绽放”。“那时候,是我第一次看昆曲,真的是惊艳。”特地买票来“回温”当日情景的钱先生,那年不过21岁,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在校生,“若不是为了做调研课题,大概也不会和昆剧结缘”。但就那一眼,从此被圈了粉。再回到《长生殿》的演出现场,他的最大感受是:“当时观众席还都是白发苍苍,今晚再看都是七零、八零甚至九零后。”

“昆剧年轻化”得益于张军、黎安、沈昳丽等“昆三班”学员自20年前就掀起“粉丝养成”计划,也就是“昆剧进校园”的普及活动。昨晚,无论是观众席中或是签售队伍里,几乎一半都是“从大学开始看昆曲”的。22时10分,台上唱完最后一句,便从座位上弹起,抱着书冲到签售台的吴小姐,冒雨自昆山赶来,签完还要冲去火车站:“七年了,终于又能看到全本《长生殿》,下刀子我也要来,机会实在难得。”

“王子”成“王”了

21日晚张军的号召力在签售时也得以体现。不少当年的少女、如今的熟女都为“王子”而来。从美国来上海出差的刘小姐,大学读书时也是张军迷,此次回转只停留4天,硬是“掰”了一天留给偶像。问觉全本《长生殿》表演如何,她一口气连说三个“好”:“唱得好、演得好,就是一百样都好啊!”而随同前来的闺蜜李小姐则较客观表示:“以前看张军,就还是‘王子’,演唐明皇多少有些跌跌撞撞压不住。今晚再看真的稳住了。”

张军听闻观众评价时,正忙着往脸上抹卸妆膏,他猛地抬起头:“我也觉得比以前有底气。关键是,走路终于慢下来了。”

可不能小觑“慢下来”这件小事。十年前,刚接手唐明皇的角色,排练场或是舞台上,导演曹其敬不止一次“敲黑板”:“张军,你就不能走路慢一点吗?哪有七老八十的唐明皇,还像个毛毛躁躁愣头青?”当时,张军并不能回过味来,总觉得唐明皇新得美艳宠妃,内心总是欢欣雀跃的:“我不知道要怎么老态龙钟地表现‘雀跃’。”现如今,张军懂了:“不见得要‘老态龙钟’,但一个古稀老人哪怕再被爱情撞击得‘雀跃’,心里焕发的青春,也不会瞬间体态轻盈、步履如捷。”(记者 朱渊)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