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党制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就不可能有戏曲艺术的兴旺,当然就更无从谈到我个人。"在上海即将隆重举行"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之际,俞老生前发自肺腑的这句话令人记忆犹新。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剧,一度濒临消亡,它的重新振兴和繁荣经历了一段曲折而不同凡响的过程。
历经磨难
昆剧称得上是现存我国舞台上的最古老的剧种,从它的前身昆山腔算起,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明朝中叶之后,昆山"水磨腔"几乎覆盖了全国,在昆剧之后兴起的诸地方剧种,无不仰承昆剧的雨露而自壮。
然而,正当昆剧无私地灌溉新兴剧种,京剧(当时叫皮黄)等一系列地方戏开始繁荣之时,昆剧本身却面临"四面楚歌",因其曲高和寡而呈现一种颓势。清朝中叶,不爱听昆剧的道光皇帝下令撤消了宫廷里的昆剧戏班,并把班里的演员和学员一起裁汰,遣回苏州原籍。以后,战争的烟火进一步驱散了昆剧轻歌曼舞的绮梦。许多艺人迫于生计,只得到地方戏的戏班去搭班。前辈顾曲家徐凌云曾经这样记述光绪年间昆剧"全福班"的情形:"时作时辍,至1904年完全停歇,艺人星散。唱净角的长脚金福,竟至无以为生,在梨园公所自缢身死……"
1921年,苏州成立"昆剧传习所",招收学员40名,艺名中都有一个"传"字,表示昆剧艺术薪传不息的意思。"传"字辈青年学员在继承精湛技艺的同时,也继承了前辈艺人的悲惨命运。由"传"字辈艺人组成的"仙霓社"在太平洋战争后即告解散,演员们不得不改行了。直到解放前夕,散处各地的"传"字辈艺人,仅剩下22人,而全国竟没有一个专业昆剧班社。昆剧已濒临消亡。
又现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和国家主张采取有力措施提倡昆剧和民族戏曲。周恩来总理委托文化部派人将散落在各地的老艺人请回来,各地相继恢复建立昆剧团,使老艺人得以授徒传艺。1956年,昆剧《十五贯》一炮打响,轰动全国,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正当昆剧的继承和革新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昆剧又受到摧残,所有院团被迫解散。及至雨过天晴,昆剧界再图一搏时,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对昆剧的了解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断层",艺术家们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抢救继承
1984年,俞振飞先生亲笔书写了上书条陈,通过荀慧生的遗孀张伟君,转给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首长,直陈昆剧困境。1985年,文化部颁发了《关于保护和振兴昆剧的通知》,决定把昆剧列为国家扶植和保护的剧种,全国6个昆剧院团的从业者,将由国家提高其生活待遇,并明确指出当前昆剧工作的重点是"抢救继承"。不久,全国昆剧指导委员会成立,中央每年拨款20万元,专门用于抢救昆剧,要求在二三年内,把濒临失传的250出传统戏继承下来。那时,俞振飞先生担任全国昆指会主任,在苏州举办培训班,请来"传"字辈老师执教,还通过各种音像手段抢救继承传统剧目。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俞振飞先生带领一群志士仁人充满信心地开展工作。年近80岁的周传瑛在夫人的搀扶下从杭州赶到苏州执教。那时,他已经身患皮肤癌,肺气肿的宿疾也经常发作,但他依然每天坚持教戏4小时,教完了《彩楼记·拾柴》、《红梨记·亭会》。当第三出戏《金雀记·乔醋》开讲时,他在排练场上突然吐起血来,医生断定他的皮肤癌已转移到肺部。然而,周老师躺在病床上毅然地把这出戏教给了蔡正仁;为了抢救昆剧,曾经担任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的顾笃璜变卖了祖上留下的房产,建立起昆剧基金会;上海昆剧团的周志刚每逢节假日都到苏州向他的开蒙老师沈传芷学习濒临失传的剧目,后来在俞振飞先生的帮助下成功演出了其中的经典剧目;上海演员张洵澎为了参加"全国昆剧抢救剧目汇演",毅然放弃了在电影《诗魂》中扮演电影艺术家白杨的机会……正是凭着这股精神,一批"百戏之祖"的资料,被成功地保留在舞台上了。
幽兰吐艳
上海,作为昆剧的重要阵地,历来为扶植这朵曲苑幽兰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为了使演员安心于艺术事业,剧团能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市政府给予上昆全额拨款,确保演职员拿到完整工资,上昆是目前唯一享受这一待遇的上海剧团。在市领导的关心下,一批老艺人定期领到补贴,晚年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无论是日常演出,还是新剧目的创作排练,上昆总能得到主管部门及市领导的特殊关注。
近几年来,上昆推出了《司马相如》、《班昭》、《琵琶行》、《牡丹亭》(上、中、下本)等24台大戏。其中,新编大戏6台,改编大戏1台,整理加工的大戏12台,复排、演出的大戏5台,平均每年推出4台大戏。同时,上昆还排演了《韩信拜帅》、《吃糠、遗嘱》、《守门杀监》等30余出传统折子小戏,并拍摄了两部电视昆剧。这些剧目中,《司马相如》荣获"文华新剧目奖",《牡丹亭》获得国庆五十周年展演突出成果奖和"宝钢高雅艺术"、"首届中国昆剧节优秀古典名著展演奖",《上灵山》(儿童版)获"全国儿童剧新剧目评比特别奖",昆剧电视剧《司马相如》还获得"金鹰奖"、"飞天奖"一等奖。在近6年的时间中,上昆基本完成了历史性的新老交替任务,年轻一代的昆曲演员和演奏员逐渐成为上昆演出的主要力量,第三代昆剧新人全面接班。这是这一时期上昆取得的极为瞩目的成就。通过十余年昆曲改革的探索,上昆基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上昆之路"。
2000年4月,"首届中国昆剧节暨昆剧古典名著展演"在苏州举行,全国6个昆剧院团和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参加了演出。2001年5月,中国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剧不仅是我国的,而且已成为世界的稀世艺术瑰宝。文化部随即在全国又展开调研,制定了保护和振兴昆剧的十年计划。
这次上海隆重举行纪念俞振飞百年诞辰活动,藉此进一步营造重视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抢救昆剧遗产的氛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举措。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纪念俞振飞百年诞辰之际切切实实地做好昆剧抢救工作,让足以代表我国优秀文化的昆曲精华,进一步发扬光大、百世流芳。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