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调研并起草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决定从2005年到2009年国家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扶持昆曲的专项资金,以期利用5年时间使昆曲艺术生存状况得到改善,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是文明古国,保护文化遗产和文明古迹,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梁思成曾讲
“ 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大师的奔走呐喊,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这份感动激励了很多人为保护文化遗产劳心费力,不懈努力。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就初步形成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80年代初以来,我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由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一些富有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老建筑被拆毁,没有得到应有的保存。而诸如昆曲之类的口头文化传统,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因而,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易于将文化遗产当做商品来衡量,这无疑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诸多尴尬和压力。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也是一大问题。拿昆曲为例,能否培养一批优秀的表演者,能否培育广泛的受众,将直接关系到昆曲的前途命运。这里,不单是一个资金投入的问题,而且涉及诸如昆曲本身革新等其他一系列问题。每一种文化遗产,都不是某一时期某些人一次性努力大功告成的,而是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完善而成就的。所以,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有资金投入,还需要做很多繁复细致的工作,既要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也要赋予其时代特点,使文化遗产为当代人所接受。可以说,每一代人都不仅仅是文化遗产的保存者,更是文化遗产的发展者。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能否探索新的思路来扶持发展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水准。作为传承者,我们必须抱着为历史、为后代负责的态度,在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地去发展和弘扬文化遗产,努力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我们必须从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好保护扶持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和文明古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使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自 《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