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昆曲‘传字辈’老先生们手里还有500多出昆曲折子戏,到了我们这一代,还留下了200多出,到了张军他们这些上海第三代昆曲传人手里,只剩下100多出。每隔一代,传统昆曲剧目传承就流失近半,这样的趋势,必须引起注意。”昨天,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在白玉兰戏剧论坛上,对昆曲剧目传承情况表示担忧。
作为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系列活动之一,第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论坛邀请了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得主、日本歌舞伎大师坂田藤十郎与蔡正仁一起,以“一衣带水的东方戏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展望”为主题进行对话。谈到昆曲剧目传承时,蔡正仁说:“‘传字辈’老先生们的500多出剧目,确实会被时代和观众淘汰掉一批。但是,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昆曲剧本有2000多种,我们应该发掘、整理出一批新的剧目呈现在舞台上,这样才能维持昆曲剧目传承的平衡。否则,以隔代减半的速度消耗昆曲剧目,用不了多久,昆曲后人就没有多少剧目可以演出了。”
当昆曲剧目传承不尽如人意时,昆曲观众的复兴则令人欣喜。蔡正仁透露,上海昆剧团创排的全本《长生殿》,去年在上海演出32场。期间,剧团发放了1600份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后发现,19-35岁的观众占到观众总人数的66.7%,而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水平的观众,更是达到了91%。十几年前,昆曲剧场里满眼只见“白头发”,并且全上海一度只有2000名,这与当下观众踊跃的场面不可同日而语。“昆曲的年轻观众多了,有文化的观众多了,这是非常好的迹象。”蔡正仁欣喜地说。(记者张裕 实习生张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