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与苏州昆剧院联袂演出的《牡丹亭·杨贵妃》在日本京都南座剧场结束了连续20天的演出。最后一场结束时,在观众长达15分钟的热烈掌声中,演员5次谢幕。在同一个剧场,同样的剧目,公演20场,场场爆满,如此盛况即使在国内也不多见。

歌舞伎为日本的国粹文化,有着400多年历史;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昆剧为中国戏曲之母,《牡丹亭》又是其杰出代表作;《牡丹亭》与坂东玉三郎的结合,也使昆剧舞台几乎消失了70余年的男旦得以重现芳姿……

歌舞伎大师昆曲寻根

在日本,“坂东玉三郎”是歌舞伎界一个赫赫有名的世袭称号。如今的坂东玉三郎为这一称号的第5代传人。他生于1950年,7岁首次登台。半个多世纪的耕耘使之成为国宝级的歌舞伎女形(即男旦),拥有“歌舞伎的奇迹”“梦之女”的美誉。

因为推崇梅兰芳,1987年坂东玉三郎与人合力创作了歌舞伎《玄宗与杨贵妃》,为此,他专程前往中国向梅葆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坂东玉三郎得知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受昆剧艺术的诸多滋养,于是萌生学习昆剧的念头。一年前,他亲赴苏州探寻昆剧之源,并在那里遇到了著名昆剧旦角张继青。

这次相遇,令坂东玉三郎一段沉睡的记忆苏醒:1986年,他曾在东京的国立剧场看过张继青主演的昆剧《牡丹亭》,深深地被载歌载舞的昆剧艺术打动。“昆曲的音乐太美了,我听着那音乐,然后告诉自己:噢,这就是中国的音乐。”看到《离魂》选段,杜丽娘推开窗户望着窗外细雨愁云深深哀叹,思念着梦中的情人柳梦梅……坂东玉三郎完全被昆剧特有的柔美、流丽、细腻陶醉。

时隔22年,昔日的“杜丽娘”竟然站在了自己面前!坂东玉三郎真诚地提出了学艺的请求。学习开始后他又发觉,不学中文就不可能领会昆剧的精髓——就像是一种摆脱不掉的宿命,坂东玉三郎在探寻昆剧之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坂东玉三郎表示,学习昆曲最难之处还是发音。因为他不懂普通话,就直接学昆曲中的中文,学习中发现许多发音与法语相近,卷舌音较多。学习的方法就是反复听录音,先记住声音,再请教发音的口型。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发音。“相对而言,动作方面比发音容易学,因为我过去学演过杨贵妃。即使如此,仍然有许多细节需要学习,例如水袖等。”他说。

“混血”《牡丹亭》的诞生

当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的坂东玉三郎一词一句地从《惊梦》学到《离魂》,苏州昆剧院的上上下下都被这位异国求艺者折服,双方合演《牡丹亭》的动议由此产生。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认为,此次合作不是简单的中日双方你演一个我演一个的拼凑,而是融合中的再创造。在日本的表演,由于整场都用中文演唱,演出前中方曾担心日本观众看不懂剧情。但事实上,日本观众不仅看懂了剧情,还为剧中人流下同情的泪水。

对于这次合作的成功,蔡少华认为,作为歌舞伎大师的坂东,不仅精准地把握了杜丽娘的内心和神韵,更对昆剧的内在美进行了准确的提炼。

5月,该剧将移师北京湖广会馆演出,明年还将在日本的东京、北海道等地进行巡演,蔡少华希望在一年之内能演满100场。

昆曲男旦重现舞台

在与坂东玉三郎的合作中,苏昆考虑到他作为歌舞伎的著名女形表演大师,还曾指导过被誉为“20世纪中国京剧最后的男旦”的胡文阁,而昆曲男旦作为一种演剧方式已经在舞台上缺席70余年,如果由他饰演杜丽娘,昆曲男旦也将借此次机会恢复。

蔡少华认为,“不是说旦角一定要由男的来演,而是有了男旦,昆剧所有的演剧方式才算完善了。遗产艺术要保留,而且不是作为‘博物馆艺术’保留。”

坂东玉三郎认为,昆曲中有些曲牌就是专为男旦而创作的。因为那些曲牌的调子太低,女性演唱者的声音很难发出来,男性更容易唱。张继青老师在教坂东玉三郎的时候需要将音调提高才能唱的段落,他却能按照原调轻松地唱出。

为了恢复男旦,“苏昆”借此合作演出的机会通过“海选”,又挑选出两名新人,用一年时间从头培养。最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董飞与北京京剧院的年轻男旦演员刘铮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在中日合作版《牡丹亭》中,与坂东玉三郎合演杜丽娘。

对于这两名新人,蔡少华说他们进步很快,已经基本能胜任一出戏的演出。但培养男旦还面临着太多的困难,比如没有可以教男旦的人,只能由女旦来带男旦。还有就是人才的难觅。“只有两个人是很难提高的。要真正恢复男旦,至少需要有十几个苗子一起培养。”

(摘自 《新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