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之后,由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担任制作的昆曲新版《玉簪记》也将粉墨登场。昨日,白先勇携主创班底来沪为该剧造势。

据悉,该剧已入选2007年度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项目,11月8日、9日该剧将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进行全球首演。

回归本体追求淡雅

新版昆曲《玉簪记》由张淑香教授整编剧本,翁国生执导,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华文漪亲自传授。曾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有出色表现的“金童玉女”俞玖林和沈丰英担任男女主角。



新版《玉簪记》以《琴挑》、《问病》、《偷诗》、《秋江》4个传统折子戏为传承制作核心,增加《投庵》、《催试》,演出长度约2个半小时。

“新版《玉簪记》延续了《牡丹亭》的艺术风格,依旧强调回归昆曲本体,在舞美服装等方面将更为淡雅。”据白先勇介绍,新版《玉簪记》的制作朝极简、写意、时尚更迈进一步,书法、绘画的线条美在本次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书画家董阳孜的书法及奚淞的绘画艺术将铺垫出一个淡雅有禅意的水墨舞台。美术总监王童的服装设计运用精致手绣让服装花饰更显人物之特色风格。“我们将在这部戏里把昆曲美学推向更高一层抒情诗化的境界。”

之所以会在《牡丹亭》后选中了《玉簪记》,白先勇表示:“《玉簪记》是明朝传奇名著之一,潘必正与陈妙常冲破禁忌礼俗的爱情故事是昆曲剧目中有代表性的生旦戏。我们为这个戏也准备了将近3年的时间,投入达将近300万,虽然和《牡丹亭》的大制作不能比,但因为《玉簪记》是昆曲经典剧目最能表现‘做功’的一部,所以越是简约的舞台越是能衬托昆曲表演的‘高明’。”

“曲高和众”不是梦想

“自2004年推出青春版《牡丹亭》至今,在中国、美国及欧洲共演出159场,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的普遍肯定,归功于我们将传统与现代成功地磨合成昆曲美学的一个新方向。”谈到如今传统戏曲艰难的生存现状,白先勇乐观表示:“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我相信只要是‘美’的东西,肯定会有知音。”

从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就瞄准“大学生市场”的白先勇坦言:“以前我常说最好的昆曲演员在内地,最好的昆曲观众在台北;然而当我们的《牡丹亭》在中科大等热演,全场座无虚席时,我的看法也有所改观。其实如今的大学生在充分接触了西方的表演艺术后,会有一种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这让我对‘百戏之祖’的魅力更有信心。只要我们能将现代舞美科技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