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的演艺文化建设项目,“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已经实施了三年。应当说,通过各昆剧院团自身的努力,通过中央和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的关心,也通过全社会对祖国、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在当代命运的关注,我们的昆曲艺术正处于一个生态调整、生存改善、生产发展的好时期。50年前,《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十一五”规划应使这个剧种更加活泛也更加活跃。

昆曲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积累,它能否在当代社会存活并且鲜活,与我们当下对这一历史文化积累所进行的文化建设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我们首先应关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取向。这一取向在我看来主要有4个要点:即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大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3.大力焕发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4.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文化建设取向体现的是我国当下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路,它对我们历史的、具体的昆曲文化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昆曲文化建设,固然不能不重视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传统唱腔的师承延续、传统形态的维持守护,但我们更应重视其结构形态建设中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功能。换言之,昆曲艺术既然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积累,它就应当有助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满足和提升,有助于昆曲艺术工作者的与时俱进和代以新变,也有助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关注对象。

把握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取向,我们的昆曲文化建设就有可能更自觉、更主动。对于当下的昆曲文化建设而言,我认为有6个要点:1.昆曲文化建设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昆曲文化建设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这两点是就昆曲文化建设的目标及其功能而言的。3.昆曲文化建设要坚持合理布局、科学发展;4.昆曲文化建设要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引导。这两点是昆曲文化建设中相应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去思考的东西,比如这几年我们提出的“昆曲文化生态保护和重建”的问题,“以长三角为龙头、以京湘为两翼而发展”的问题,“整体传承中的区域风格和流派风格建设”的问题,以及“古曲新编、子艺新植、应时新制的创新”的问题等。5.昆曲文化建设要提高科技含量、经营意识;6.昆曲文化建设要打造时代精品、国家团队。这两点更主要是针对剧团而言的,而提高科技含量、经营意识又是打造时代精品、国家团队必要的构成。这其中,我认为“时代精品”又是最重要的检验,上昆的《班昭》和浙昆的《公孙子都》是成为“十大精品剧目”中“唯二”的昆剧作品,是近年来昆剧艺术最重要的收获,当然,苏昆的青春版《牡丹亭》、浙昆的移植版《徐九经升官记》也是很重要的收获。事实证明,作为活态文化的舞台表演艺术,发展是最有效的保存,建设和积累是重获生机的保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