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和昆曲,似乎是有着独特的联系。居住因有了园林而令人向往,戏剧因有了昆曲而熠熠生辉。园林和昆曲的渊源值得我们品味。

良城美景奈何天—还应有园林

园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用作社会交往。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建在欹湖岸边,名曰“临湖亭”,既可观赏湖景芙蓉,又可饮酒听曲,接待尊贵的客人。

其诗云:“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悠扬的笛声和着莺啼燕啭般的昆腔,正适合中国古典园林那小庭深院的幽雅情境;而浅吟低唱的词曲,是士大夫文人填唱诗文的最好媒介;华丽的唱腔、多变的剧情,则又深受上至贵妇、淑女,下至黎民百姓的喜爱。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说的便是众人看《牡丹亭》这出戏的情景,可见这时的昆曲早已被人视为当时的流行金曲了。

汤显祖所撰的《牡丹亭》,真可谓是词藻华丽,沁人心脾。林黛玉对《牡丹亭》中的戏文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很是喜爱。

昆曲的园林美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游园》)

幽扬的音节,美丽的辞藻,慢慢地从昆曲美引入了园林美,难得浮生半日闲,也能自寻其乐,陶醉在闲适的境界里。

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尤其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

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的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细腻,咬字是那么准确,文辞是那么美丽,音节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因此园林中的厅榭、水阁,都是最好的表演场所,它不必如草台戏的那样用高腔,重以婉约含蓄移人,亦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少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牡丹亭·游园》唱词的“观之,不足由他遣”。“观之不足”,就是中国园林精神所在,要含蓄不尽。

昆曲与传统审美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讲究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才能达到耐看耐听;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造园亦言意境,意境因情景不同而异。苏州园林,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它所体现的园林意境幽美自然,经得起细细地推敲,令人余味无限。而昆曲唱腔低回婉转,余韵悠长,与诗画意境、园林意境一样,都表现了要用水磨的功夫。

园林里的《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昆曲文化的代表。

《牡丹亭》中两位主角在梦中的园林相会、相爱、相思并相聚,因此剧中并非欲在舞台上营造一个真的园林,梦中的园林,本已是幻象,舞台设计通过提取园林的元素,构建了一个被消解了物质性,却赋予其精神性的梦的空间。在这个完全是白色好似虚无的空间里,半壁太湖石与半座牡丹亭嵌入其中,它们都失去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颜色实体,却随着园林的自然更替而改变。

这个园林“演绎着大自然的枯荣兴衰”,也正因如此,“唤起女主人公对青春年华的珍重”。这也正是《牡丹亭》的独特之处,其“游园”并非为赏心悦目,而是杜丽娘被深锁的心中对爱情与梦想的向往,园林也因此承载着两人的精神世界。园林不仅仅在梦境空间内被重新解构,而且还借女主人公闺房中的一扇窗,锁住园中一景,将它映照在现实空间之中。

上海昆剧团 俞言版《牡丹亭》
由昆曲大师俞振飞亲授,宗脉传承,由俞振飞再传弟子演绎,7月29、30日晚上演于上海城市剧院。

俞言版《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一场牡丹亭的唯美绮梦,注定了缠绵四百余年的生死至情

开票啦!

演出时间:2016年7月29日 、7月30日 19:15

演出地点:上海城市剧院

演出票价:80、120、180、280、380元

订票热线:54158976,会员专线:54159123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明 汤显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