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春节期间,妇女不许外出看戏,于是,轻灵小巧的鼠戏便成了她们闹春取乐、消除寂寞的娱乐活动。
在十二生肖中,老鼠是最惹人讨厌的东西。但是,鼠也有可取之处。它经过训练,可以成为动的玩具、杂技演员。瑞士巴塞尔“手斯”马戏团里最小的“演员”就是几只老鼠。在舞台上,人们看到老鼠与猫和睦相处,表演走钢丝时,老鼠竟坐在猫腿上向观众致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其实,说起让老鼠当“演员”,我国堪称最早、最精彩。早在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了“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等鼠戏。到了清代,鼠戏十分盛行。《聊斋志异》、《燕京岁时记》、《清稗类钞》中多有记述。有一首题为《驯鼠》的竹枝词写道:“猫与同眠昔已曾,养驯更不避人行。岭南始信称家鹿,赋黠何因玉局生。”绘于清代的《耍耗子图》中注:“其人用小木架,上有各种玩物,小鼠数个顺绳爬上。有小鼠能钻塔、进瓜、汲水、钓鱼……”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鼠戏要比这生动而有趣得多。清代春节期间,妇女不许外出看戏,于是,轻灵小巧的鼠戏便成了她们闹春取乐、消除寂寞的娱乐活动。驯鼠艺人背着木箱,走街串巷,箱内装着“鼠演员”,箱上扎个彩漆的木制小舞台,横梁竖柱,梁柱上挂着梯、塔、瓜、桃等道具。艺人手执铜锣,口唱俚曲,手击锣鼓,指挥着老鼠演出;“鼠演员”依次表演“太公钓鱼”、“刘金进瓜”、“三娘汲水”等节目。直到艺人喊一声“戏完讨赏”,这些家伙便拱手作谢,返回箱匣内。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鼠戏》,是这样描述的:“一人在长安市上卖鼠戏。背负一囊,中蓄小鼠十余头。每于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俨如戏楼状。乃拍鼓板,唱古杂剧。歌声甫起,则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装服,自背登楼,人立而舞。男女悲欢,悉合剧中关目。”由此可见,老鼠通过驯化调教,所表演的节目在古代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在戏曲剧目中以《鼠》题名的有京剧《五鼠闹东京》,昆曲《访鼠测字》等。其中一出传统武戏《无底洞》,充分展示了武戏的精湛。武旦名家均擅长演此剧。由于此剧上神将众多,也有《女安天会》之称。剧中,白鼠精手下有四个大鼠,分别为:青鼠、墨鼠、苍鼠、绛鼠。四个鼠精都勾脸,脸谱也很有特色,惜今多已失传。
(摘自 《东方烟草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