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张先生早早来到了保利剧院,手里攥着百元大票,希望能等到一张《长生殿》的退票。前天,他因为来晚了,没买到上本演出的门票,而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这样的情景,在前两年几乎不可想象。昆曲的热演似乎预示这门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老艺术正在逐渐走出低谷。
今年这个秋冬无疑是属于昆曲的。十一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连续三天在北大百年讲堂推出《西厢记》、《牡丹亭》、《烂柯山》,10元一张的低价票竟然卖了7万多元,扣除场租,北昆第一次赚钱了。10月21日至23日,白先勇担任监制的青春版《牡丹亭》亮相世纪剧院,连续三天上座都在九成以上,不少人连着三个晚上看完了全本近十个小时的演出。从前天开始,由叶锦添担任美术设计的《长生殿》在保利剧院上演。该剧自清朝以后几乎没有完整演出过,此次是一百年来最完整的舞台呈现,因而就成了一个文化事件。本月底,北昆还将为老艺术家蔡瑶铣举办从艺50周年纪念演出,所演剧目都是北昆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如此大的演出密度,如此多的经典剧目,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多年来不曾有过。
无论是《牡丹亭》还是《长生殿》,年轻的面孔总是剧场里最动人的画面。有人说,京剧的观众在老化,而昆曲的观众在年轻化。这两场《长生殿》的演出,青年观众与老年观众的比例几乎各占了一半,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公司的白领,受过高等教育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某公司工作的王小姐与昆曲结缘的时间并不长,她说她父母喜欢京剧,而她更喜欢昆曲,因为无论是唱词,还是唱腔都特别美,一点也不躁。这种美很难用语言表达,就像《牡丹亭》里的那句台词“不到花园,怎知春色如许?”
在《长生殿》中出演杨贵妃的王芳,每晚都被鲜花和掌声包围。她感慨地说:“我终于找到了昆曲人的自尊。”昆曲界权威、南昆保守派代表人物顾笃簧认为,昆曲没有死亡,也不会死亡,它的受众一度很少,但现在正在扩大,这是昆曲艺术本身魅力决定的。昆曲不是大众娱乐,是文化享受,它需要静下来的心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做一次寻找文化的体验,这很好。昆曲就像补药,开始可能不好吃,但作用很大。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顾克仁认为,昆曲热的原因,最重要一点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被视为“阳春白雪”的昆曲艺术。复古就是时尚,追求时尚生活的人把观赏昆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不少文化名人为普及推广昆曲做了大量工作,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昆曲做了最好的宣传。
尽管不少人对昆曲艺术前景充满希望,但是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六个半昆曲院团从业者不足900人。目前流传下来的昆曲剧本有1700多出,曲谱有1800多出,上一代艺术家经常上演的剧目有500出左右,而今天上至耄耋之年的老者,下至20出头的新人,加起来会演的剧目也就250出左右。昆曲的明天,依然任重道远。(记者 贾薇)

(摘自 《北京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