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由“梅花奖”得主沈昳丽与优秀演员张伟伟、孙敬华主演的实验昆剧《椅子》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演出中,让有着600年历史的昆曲与当代先锋戏剧形态碰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改编自荒诞派大师尤金·尤涅斯库的同名舞台剧以新颖的形式与在场观众一起探讨了自由、生死、爱情等人生的终极问题。本剧以潜逻辑捕捉“心灵瞬间”建立结构,并以意象链将现代人性的普遍价值与中国美学的情境意蕴深度结合,进行了新的创作,十分符合小剧场戏曲的气质。
让古老昆曲与荒诞派戏剧相融合,看似不可能,戏曲人却在创作中找到了两者的艺术共性。王生和茜娘这对老夫妻用语言与表演建构的幻想世界,与中国传统戏曲所强调的“舞台假定性”产生共振。作为剧中最重要的象征物———椅子,同样也是承载传统戏曲舞台表演体系的最重要载体。本剧通过“椅子”这个戏剧符号,将无名小岛上的一对九旬夫妻在临终前,对着众多空椅子幻想着高朋满座,追忆一生后,相继投海自尽的故事进行了精彩演绎。
本剧以中国戏曲最经典的“一桌二椅”样式呈现,以戏曲的虚拟表演表现满台的“椅子”及“穿梭”的人群——蒋生、瑛娘、孩子、皇帝、其他客人等看不见的人物。演出不仅充分以唱念做打等功法程式在舞台上创造看不到却能感受到的人和物,而且通过演员在不同段落的行当转换,揭示剧中人物的不同关系及状态,探索全新复合的人物塑造方式。王生、茜娘出场时,均戴白色发套,随着演出需要,现场即时脱、戴发套,扮演各种人物或情境。
该剧荒诞、虚无、反戏剧等特质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剧中虚拟的椅子、人物设置又与传统戏曲形成了某种契合。没有实体道具,老妇人所处的孤岛,汲水用的水桶、绳子都要依靠演员的动作来表现,配合着戏曲乐器所营造出的海浪声,演员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虚拟空间。主演们略带夸张的肢体表演,跳脱自如的嬉笑怒骂,使得空落落的舞台更显孤独,淋漓尽致地外化了心灵世界的荒芜。
昆曲所特有的唱腔,也给该剧的二度呈现带来了新的魅力。据悉,“忒忒令”唱腔是沈昳丽与编剧、唱腔设计沟通后,重新填词谱曲,从而有了这段属于茜娘的核心唱段。这段唱腔是一段独立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表达,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希望与温暖,让人感到深深的不舍与心疼,成为了全剧亮点之一。
当古老剧种遇见先锋戏剧流派,规整的表演体系遇见自由的文本表达,不仅青年主创在探索中收获满满,同样也为国际戏剧界所关注。该剧推出一年多来,不仅参与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还在此前登上俄罗斯金萝卜戏剧节、阿尔巴尼亚斯坎帕国际当代戏剧节等国际平台。在此过程中,这部作品仍边演边改,不断探索戏曲当代表达的更多可能性。(本文摄影:李伟霖 秦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