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浙江昆剧团在胜利剧院演出了全本《牡丹亭》的上半场。让人意外的是,以往热爱《牡丹亭》的多是中老年“戏迷”,可昨天观众席中,表现最痴迷的竟是数十位女中学生。演员漂亮、服装靓丽、身段优美是她们成为《牡丹亭》“粉丝”的主要理由。
今晚《牡丹亭》还将演出下半场。演出所得将全部通过浙江慈善总会捐赠给灾区人民。
“90后”追看《牡丹亭》
开场前半小时,剧院内已经坐了大约7成人,其中,年轻观众占了一半,而数十个女中学生特别惹人注目。她们说,她们是冲着昆曲优美的台词、漂亮的扮相而来。
正在杭州高级中学就读的高一学生曾蔷告诉记者,她一直都喜欢昆曲,因为台词很美。“她可迷这个了,经常拿着在家背台词。”站在一旁的曾妈妈说,她是被女儿强拉来作陪的,“我只是在报纸、电视上看过,从来没在剧场看,孩子要看,只好陪着来了。”同样和奶奶一起来看戏的杭二中学生陈鄞很坦白地告诉记者,她是冲着演员来的:“昆曲演员比越剧、京剧的演员要漂亮,看起来赏心悦目。”而就读于浙江艺校戏曲班的江同学倒是目的很明确,拿着《牡丹亭》的书来看戏:“想来学习学习,看看师哥师姐是怎样演的,带了书来,可以做注解,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当大幕拉开,“杜丽娘”盈盈出场时,记者身边的几个学生就像看到明星一样激动地嚷嚷起来:“好漂亮哦!”演员漂亮、服装精美成了《牡丹亭》吸引年轻人的“磁石”。
年轻观众不懂门道
演出结束后,杜丽娘的扮演者杨崑在后台卸妆,当听说有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争相追捧《牡丹亭》时,杨崑并没有过多的惊喜:“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看昆曲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演员长得漂亮,或者化妆很精致,衣服很华丽,他们觉得‘好看’是好看在这里。其实,昆曲真正的好不是这些。”杨崑指着头上精细的头饰说,“这些东西都是辅助,昆曲的雅是因为它的词和调。”
杨崑拿出了她一直不离身的《牡丹亭》剧本,记者看到每一页都分两个部分,左边是剧本,每个字都标有读音,右边是注解,上面画满了圈圈点点。“你看,像《写真》这场戏,里面有杜丽娘的自画像,我们不是随随便便地画一张,写几个字的,而是向专业的画家老师请教,每天都要画,学习她的气韵,还有作画的顺序,可能这些细节观众看不到,我们练了很久,才有现在的功力,实际上,这才是昆曲的魅力。”
对此,饰演柳梦梅的国家一级演员陶铁斧也有相同的感受:“场上转一个身,或者甩一下水袖,都不是随便做的,每个动作都是它的意义所在,都是反映人物情感的。年轻观众看昆曲是好事,不过,我也常常听到他们抱怨‘看不懂,太深奥,’其实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前的年轻人,他们的文化素质比我们都要高,所谓的‘看不懂’应该是不存在的”,他建议年轻观众,看之前多读读剧本。
(摘自 《今日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