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六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季开幕式的重头戏,由北方昆曲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们最新编排的大型昆曲《西厢记》即将于11月11日至14日在保利剧院隆重上演,这也是继著名昆曲《长生殿》、《牡丹亭》之后昆曲剧目重新编排的又一部巅峰巨作。
西厢记天下夺魁 元大都戏曲回归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文学创作上具有杰出地位,文辞之优美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此剧自诞生以来,屡屡被各剧团、各剧种改编演出,常演不衰。此次新编《西厢记》是由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由顶尖创作、演员团队担纲,在完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排的《西厢记》让每一个故事段落都表现得更加优美细腻,意境上也更加诗意隽永,达到 “旧中见新,新中有根”。无论是演员完美的唱腔还是精致的舞美设计都力求表现出大气和时尚,同时也更充分展现出此次大型昆曲《西厢记》中古典与现代、青春与艺术相结合的经典之处。
据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秦艳介绍,此次最新排演的大型昆曲《西厢记》更多的意义是在于从昆曲几百年的衰落中寻求其价值所在。排演中不仅充分调动了艺术家们的艺术热情和艺术想象力,更突破了昆曲艺术的个性僵化问题,优化了昆曲的特性,使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在今年3月创作伊始,艺术家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回归元代的戏曲并与当代文化对接,与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激烈的演出市场对接。同时运用“元大都戏曲回归”的办法来突出其剧种、剧目由表及里的形态特征,并通过现代艺术手段的加工和过滤,再次接通昆曲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让大家发现并欣赏它。
一折一人主唱 歌唱与口白分开
此次上演的大型昆曲《西厢记》为了凸显回归元代戏曲的特色,采用了元杂剧“一折一人主唱”的表演形式。这对于戏剧的审美、戏剧的互动性和戏剧事件展开来说都有一定制约。而如何让这种制约难题成为该剧的一种艺术特色也正是对艺术家们创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为了更好的表达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再现王实甫《西厢记》原剧的精髓所在的同时又不能忽略现代观众对戏剧审美的要求,该剧在声乐、器乐的布局和编排上重新理解和建立对“一折一人主唱”的认识和规定。对演唱部分采用了更多的方式加以渲染,通过合唱、伴唱、帮唱、背景式对唱等手段让“一折一人主唱”变得丰富多彩而又充满个性的魅力。而在“一折一人主唱”特点的另一方面,则又引伸出“歌者歌,白者白”的演出特点,也就是说把歌唱和口白分开,这样也使得演员的舞台表现更加自如,不但让唱的部分丰富,而让说的部分则强调表演性、情节性和人物性,尽力回归元杂剧的精神原貌。
突破“一桌二椅”传统,全面打造时尚绚烂舞台
为了让传统戏曲与现代观众在审美上得以良好的沟通,此次大型昆曲《西厢记》在舞美设计和服装造型上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舞台表现手段,注重整体舞台效果的同时更突出了视觉冲击力。人物造型方面强调华贵脱俗,舞台布景格调高雅但不媚气,充分调动现代舞台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在灯光、布景和服装色彩上都与之前的戏曲舞台具有很大的区别。演出将突破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舞台设计,通过LED灯、玻璃舞台等把《西厢记》的诗意和韵味更好地传达出来,更将在舞台上出现浪漫的桃花、柔情的水波和富有寓意的莲花等精妙设计,将给昆曲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筹备达两年的《西厢记》还拥有一个强大的主创阵容,导演郭小男曾执导过越剧《梁祝》和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为古典题材都市化、时尚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是戏曲界最富有个性和创作激情的著名导演之一;舞美设计黄楷夫拥有话剧《商鞅》、京剧《宰相刘罗锅》等众多成功的舞台作品;扮演张生、崔莺莺的王振义和魏春荣则是北昆的当家小生和旦角,也是获得过梅花奖的“国宝级”昆曲演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