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苏州教育学院首届昆曲班专业指导老师冷贵军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此前,班上26个同学单独出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却只能有三四个人找到工作,于是他们决定自己组建剧团外出演出自闯出路,上个周末他们到周庄古戏台试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周庄古戏台决定以后聘请他们固定演出。
据了解,时下又到年末,07届高校毕业生也到了紧张的找工作阶段,众多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和学校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在苏南,一些像苏州教育学院一样的高校在压力中却另辟蹊径,用一些有效办法巧对学生就业大难题。
昆曲班26人抱团发展
■背水一战
表演打动主办方
上周末,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被浓雾笼罩的周庄还是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周庄古戏台的台前也是空荡荡的。突然一阵轰轰烈烈的昆曲“开场闹台”声使得人心大振。原来这是苏州教育学院02届昆曲班的同学们在这里试台。指导老师冷贵军一边指挥演出一边给大家打气:“就算没有观众大家也要认真演好每一句。用你们的热情和实力把游客唤进戏台!”
接近零度的早晨,同学们单衣穿着昆曲“行头”,在这个不大的舞台演练着,尽情放飞着自己的昆曲演员梦想。渐渐地曲声吸引了好几个旅游团的游客,将戏台的院子挤了个水泄不通,许多游客纷纷拿出相机、手机记录下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场面。一对来自英国的夫妇听后跷起大拇指用中文夸赞“真好听!”
昆曲班在周庄古戏台的演出,可以说是一场关系到昆曲班毕业生就业出路的竞赛,据了解,周庄古戏台欲选择一支水平较高的昆曲演职队伍在此定期进行表演。“说实话,我们把握并不大。”冷老师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来自浙江、南京的昆曲表演团都来参加竞选。”好在大学生们的干劲和热情打动了主办方,主办方决定让他们从明年1月起来此定期演出。
■爱上昆曲
理想遭遇就业难
02届昆曲班是苏州教育学院首届也是唯一一届,26名学生在苦读了5年的昆曲专业课程及表演技巧后,由于该专业太专太冷,大家将面临明年毕业后就业难的考验。
“虽然当时选择昆曲时对它并不了解,但我从小喜欢音乐,听了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昆曲,就喜欢上了它。”昆曲班司鼓手邓嘉晨同学回忆起5年前的选择。他告诉记者,因为是自己的理想,家里人也很支持,希望他坚持到最后。“在报名招考这个专业的时候,也曾经想过选择这个冷门学科以后的就业问题,那时老师说过学得优秀的毕业以后可以进剧团工作。但现在看来,这个出路很难走通了。”
该校刘书记说:“苏州昆曲剧团这次只招三四个人,而这个昆曲班却有26个毕业生,所以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真的十分严峻。”该班的专业指导老师冷贵军告诉记者,为了让有着500年历史的优秀剧种后继有人,苏州教育学院和苏州昆曲研习所合办了这个昆曲班。以后工作的方向也应该是剧团。如果他们不从事昆曲事业,到公司做文职或者当老师也是可以的,但这样一来由学校和研习所出力、政府出资,学生和老师花5年时间培养出的昆曲专业演职人员就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自主就业
26人抱团发展
在学校领导与专业老师商议后,他们想出了另一个出路——既然不能进剧团工作,26位毕业生自己组团表演未尝不可?于是,在上个星期五,这个班同学穿戴凤冠霞帔,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古戏台上演了一出带有悲壮色彩的演出。
学校对于昆曲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也十分关注。“上周,学校已经写信向市政府做了书面申请,以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组建自己的昆剧团,希望政府能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比如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特殊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但是一个年轻的团体要成为昆曲团无疑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市场”,冷老师分析道,“要有100万投资,才能维持一个剧团一年的所有开销。”同学们都很支持学校这一想法,表示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我们班很团结,大家都希望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从事昆曲演员工作。”徐姚强同学说。不过邓嘉晨私下里却这样认为:现在还是有点后悔当初的专业选择,昆曲就业的出路实在小。但看到大家都那么努力地争取就业机会,自己也不能轻易放弃,尽量向理想靠拢。(实习生/顾秋萍/朱欣)
(摘自 《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