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 星期六(1929年)
…… 昆曲在任何方面,均不比京调差。但说白多用南方方言,此是不能普及之一大原因。且"来噱""有趣的来"等实肉麻可厌。我谓使当时伶工能适应北方环境,把说白改京语或普通话,则昆曲或不致销亡如此之速。
距今约百年前,在北京,秦腔征服昆曲,皮簧又征服秦腔,为中国戏曲史上重大之变迁。此时大类西洋史上条顿野蛮民族灭罗马帝国。罗马文化确已到衰颓时期,半开化的条顿民族又经过一久长之时间,方打定近代欧洲文化之基础。同样,昆曲已到衰颓时期,然而野蛮之"乱弹"却把自元明以来所成就的一点完全推翻,重新起头。皮簧不但词句鄙俚,不堪入耳,而且分场之拙劣,情节之不通,使我国戏曲又退回关汉卿、王实甫前一二百年。皮簧现在确实在进化中,梅、荀、程、马诸伶均有新编之剧本,且为"全本",以后或可走入戏曲之轨道,文辞之改善,曲调之增多,均属可能。总之现在京剧已脱离"散出"时代而走入"全本"时代,已为一大进步。惟不知更待若干年后,复有关、王、马、郑、朱、汤、洪、孔出耳。西洋戏剧随西洋文化、思想、生活而来,或不容我国"土产"迟缓地发展下去了。 院本发达至杂剧,杂剧发达至传奇,组织结构上均属进化。然至传奇盛行,往往一本多至数十出,势不能全演,于是每择其精彩数出演之。结果伶工相传,某剧只能演某某几出而已,全本之谱,或始存后亡,或起初即不完备。故《小宴》、《弹词》行而《长生殿》亡矣,《游园》《惊梦》行而《还魂记》亡矣。仅演一处二出,没头没尾,终难受人之欢迎。此亦昆曲销亡之一原因欤?杂剧不过四折,一次可以演完,杂剧之时期,为中国戏曲走上轨道之时期,结构组织均佳,所可惜者,未打破一人独唱之陋习耳。后之传奇,仅为文人之事,与剧坛关系已浅,离民众亦愈远矣。而况即以词藻论,关、王、马、郑不亦高出于明清诸子弟数倍耶?
附:浦江清(1904-1957),江苏松江人。曾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遗著出版有《浦江清文录》、《浦江清文史杂文录》。
本贴由昆虫于2001年5月16日13:23:06在〖袅晴丝〗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