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6年来自己编写的庐剧剧本寻求公演经费的经历,74岁的李光林脱口说出了三个死:累死、急死、烦死。
2009年12月14日上午,他套上件棉大褂,将《劝夫戒赌》的庐剧剧本塞进背篼,向位于淮河路的合肥市庐剧院出发。可是站在合肥市庐剧院门前灰色的台阶前,李光林的脚步变得有点迟疑,嘴唇也有些哆嗦。之前的6年,小到街道社区的文化站,大到市区的文化局,他跑了40多遍,全都无功而返。就是这个合肥市庐剧院,也已来过6次。
一个好本子有多难找,“这是我写的庐剧剧本《劝夫戒赌》,请看看能否申请到演出经费。”僵硬地坐在合肥市庐剧院三楼办公室椅子上,李光林好像在背诵一篇文章。这句话他在纸上或者口头上演练过多次。回答是“本子我看过一眼,创作水平太差,回去再想想或找别人吧”。
“表白”再一次受挫了。李光林从背篼里拿出了一个半旧的记录本和一沓有些泛黄的申请信。翻开这些,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他的生活轨迹。本子首页,歪歪扭扭的一排排钢笔字记下了李光林编写庐剧《劝夫戒赌》的初衷。
2003年4月的一天,家住瑶海区红光街道钢北社区的李光林在家一边翻阅着老照片,一边跟老伴聊着往事:小时候在农村听说一个故事,有户家庭,一男子嗜赌成性,他妈和他妻子两人为了解除他的赌瘾,变着法儿地劝他,他最终在村支书的帮助下,明白了只有勤劳和智慧才能发家致富的道理。
“我看你在家闲得难受,你这么喜欢庐剧,那按照这件事写个剧本吧。”妻子随便的一句话点燃了李光林的创作欲望。在妻子说话当夜,只读完初中的李光林便开始动笔写自己的庐剧大作。之前,他只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文章。
当月底,李光林写完了一篇8000余字初稿。故事的内容没变,只是时代背景换成了当今的小康社会。“作品主题没问题,赌嘛,在哪个年代都会有。”李光林满怀骄傲地翻阅着,并在首页前用红笔写上了三个醒目大字:“婆媳情”。
“‘婆媳情’是我起的剧本名,后来庐剧名家丁玉兰说题不符文,于是帮我改成了‘劝夫戒赌’。”上午10点,李光林把这句话在办公室里又说了一遍,还下意识地向剧本首页上指了指。“老人家您还没听明白啊,丁老说的题不符文只是其中的一个缺点,这本子我看过,缺点多得是。”坐在李光林对面的合肥市庐剧院办公室主任汪洋说。
一笔演出费有多难求
从2003年5月起,李光林先后找了合肥市文化局、合肥市庐剧院、瑶海区文化局、红光街道文化站等相关单位近十家,跑了40余次。
“找了这么多年我也知道我作品的缺点:主题不突出、情景简单、没有韵脚……但我真的是热爱庐剧,想我对庐剧的6年心血能够结成成果,想我的剧本有天能够搬到舞台上。”李光林无奈地说,“我也找怕了,每找一次就脱一层皮。”
“有多少年了,我们都没看到像你这样喜欢庐剧的人了。” 作为一名长期与庐剧打交道在合肥市庐剧院工作了多年的资深庐剧工作者,汪洋明白李光林这前前后后的6年,“但是确实你的剧本存在很多硬伤,尽管你的本子自己改了一遍又一遍。”
“我们也很想得到一个好本子,也很想有更多像李光林这样热爱庐剧的人。” 汪洋慨叹,李光林尽管写的剧本水平不行,但像他这样热爱庐剧的人不多了。“李光林这样的人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庐剧现在面临的尴尬。”
合肥市庐剧院书记胡志楠也说, “像李光林这样深爱庐剧并愿为之创作的人现在太少了,但别说他一个爱好者想申请演出经费,我们剧团想筹得一笔费用也很难。”
对好的庐剧剧本缺乏和剧作家人才流失的现象,胡志楠有个更鲜活的解释:“剧作家就好比一个大厨,他做的菜就是再‘精雕细琢’,一天也只能卖出去几道;而做成家常便饭,叫好的人多,一天会卖出几百份。”胡志楠叹了口气,“要知道,没有好剧本,对庐剧的传承创新是种灾难。”
汪洋说,受“短平快”的快餐文化的影响,不少以前的庐剧剧作家改行写电视剧去了。“那玩意每写一集就能赚一两万。”汪洋说,现在整个庐剧面临好剧本缺乏的状况,尽管李光林这样的草根作家热爱庐剧,但庐剧的创作真的很难,“写好一个庐剧要长期体验生活,即便写好了也不一定就能采用。你说为什么?” 汪洋反问记者,“当然是经费问题,真正的专业庐剧作家写出的剧本都不能筹到经费,所以他们都改行写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坐在电脑前一晚上就能编两三集,他们不写电视剧那是吃饱了撑的。”汪洋猛吸了口烟,“专业庐剧作家都改行是因为庐剧剧本难以搬上台,所以你想想李光林的本子能申请到演出经费吗?”
胡志楠介绍,庐剧院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除了政府举办的一些活动给予拨款支持外,其他演出费用自筹。“只能靠自己找市场,要找到有单位要演出时才能获得赞助经费。像庐剧这样日渐衰落的地方戏,真正感兴趣的单位又有几家呢?”胡志楠透露,现如今,争取到的赞助费用对全院支出费用只能算杯水车薪,庐剧发展常面临“饿肚子”的现状。今年到现在,全院获得最大一笔单位赞助经费是在“纪念丁玉兰从艺70周年晚会”上获得的一万元,“那完全是看在丁老(庐剧‘皇后’丁玉兰)的面子上。”
长久以来,一种比拼的情绪在胡志楠心里生长。“同样是全省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单的地方戏剧,我们庐剧的生存状况为啥跟安庆的黄梅戏的生存状况差距这么大?”胡志楠说,相对庐剧,黄梅戏有着更强的政府扶持度。有了扶持,就有了宣传,在百姓中就有了广泛的认知度,就不愁没市场,筹得资金也水到渠成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一年的演出有很多,还有很多应邀去外地的演出,就是缘于这个道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