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多指小型戏曲舞台剧目,它时间短、人物少、演出灵活,往往又具备“以小见大”“以小见深”的特点,在内容与形式上能迅速反映生活。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发挥基层院团和群众文化团队排演中小型剧目的优势,近年来,在山东省文化厅推动下,一批小戏佳作相继问世。10月24日至28日,第二届山东“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暨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在山东济南举办,全方位呈现了山东小戏的创作情况、小型剧目在城乡演出中的现状等。
演小戏,小剧团多了用武之地
滨州市博兴县扽腔剧团创排的小戏《扶贫风波》此次亮相第二届山东“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暨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剧中,支部委员贵贤一边要帮扶寡妇脱贫致富,一边要面对家中“悍妇”的责难,主人公的两难处境活灵活现地演绎了扽腔风趣、幽默的剧种特色。
“2005年之前,扽腔的传承状况濒危。我们当时决意新创小戏,一方面是当时挖掘整理的扽腔资料中只有曲谱和艺人口述,传统剧目难以恢复;另一方面,作为县级剧团,也面临人员、资金等压力。” 博兴县扽腔剧团团长周瑞介绍,10多年来,剧团创演小戏的思路一直延续至今,连续推出了《老冤蛋当选》《牛老邪赔礼》等7部作品。“今年8月,扽腔小戏《扶贫风波》创排完成,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在县城周边镇村演出十几场,因为题材接地气,观众都愿意看。”周瑞说。
“两年一度的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展演正是考虑到基层院团的实际而推出的文化活动。”山东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刘敏介绍,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主题小戏创作活动旨在破解众多基层院团难以进入更高展示平台的瓶颈,让小剧团有更多用武之地。
聊城市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是一家民营剧团,近年来剧团主动承担起蛤蟆嗡剧种恢复与传承的职责,推出了《三起轿》《武训推磨》等小型剧目。“作为生发于民间的剧种,蛤蟆嗡要被群众认可必须具备通俗性、民俗性,小戏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该团团长吕少宏表示,开展小戏创作,小剧团有了大平台,基层团队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喜闻乐见,小作品蕴含大能量
小戏虽小,但也精妙。由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创演的《拜寿》选取某局长回乡为母亲拜寿这个容易产生戏剧冲突的题材,一面是妻儿以拜寿为名大肆敛财,一面是局长贪腐败露追悔莫及,为观众奉上一堂生动的反腐倡廉课。“在一个小场景里把反腐故事说清楚,如同身边的事却又发人深省,这就是小戏的魅力。”《拜寿》导演孙启忠说。在吕剧《大脚闹房》中,吕剧的特色音调与“照新郎、薰洞房、戳喜窗”的传统民俗相结合,一展吕剧贴近生活的剧种风格,同样韵味别致。
刘敏介绍,山东近年来新创的小戏作品涉及精准扶贫、邻里关系、养老敬老、新农村建设等当下热门话题,以小见大、以小见深,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繁荣城乡演出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一些基层团体来说,排演大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受到制约,但排小戏调配资源更为从容,同时又可以发挥小型剧目形式灵活的优势,演出可以深入农村、集镇、山区等地。”作曲家高鼎铸坦言,小戏较大戏而言创作周期短、回应现实快,品类小却能量大,像山东梆子《家有贤媳》《双争母》等都选取了易于引发观众共鸣的话题。就全国来看,昆曲《嗟来之食》、京剧《小吏之死》等一些优秀小戏作品均反映了创作者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
振兴小戏,人才是关键
“小戏创作的‘短’与‘快’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应付。”高鼎铸认为,小戏作品要在更短的篇幅内组织、构建人物关系和情节脉络,往往给创作者带来更大的难度。而在二度创作中,作曲、舞美、灯光也是“一个都不能少”,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因此打造一部成熟的小戏并非易事。
王新生是参加此次展演的渔鼓戏《村里有个烂筐子》的编剧。同样创作过五音戏《云翠仙》、柳琴戏《沂蒙情》等大型戏剧作品的王新生表示:“小戏创作同样需要作者对剧种有深入了解。不熟悉剧种唱腔历史和唱腔风格就难以产生有分量的作品。”
“近年来,文化部门出台了多种政策对基层院团给予很大的扶持,但剧本荒、人才荒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周瑞透露,博兴县扽腔剧团虽已磨合出一支相对稳定的小戏创作队伍,但编剧、作曲等核心力量仍要靠“外援”,类似状况在不少基层剧团也普遍存在。“我们剧团的作曲老师年龄层次偏大,更重要的是资金上难以保障青年人才外出进修、学习。”菏泽市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刘玲认为,只有构建一支有保障的人才梯队,才能生产出立得住、留得下的佳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