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创作不容乐观

艺术节期间记者了解到,不少专家在参加各种剧目的研讨座谈时,都对戏曲音乐创作的“急就章”与“一道汤”现象提出了批评,并对戏曲音乐创作的前景表示了他们的忧虑。
一位江苏的作曲家称现在戏曲音乐创作像“急就章”:即一个剧本可能是编剧经过一年或几年时间创作出来的;但到了作曲家的手里,却要求他们在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拿出曲谱。作曲家没有时间与编、导、演沟通,也没有时间仔细修改打磨,总是被动地随着剧本动一处、音乐跟着改一处。等到作品在舞台上立起来了,才发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太多了。他认为,只有编、导、演、曲一体,才能出现优秀之作。上海京剧院《贞观盛事》的作曲高一鸣十分认同这一说法。他指出,作曲家只有全面参与创作过程,才能完整体现创作意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教授在评价这次来沪演出的一台剧目时说,它什么都好,就是丢掉了本剧种的音乐特色。他还批评一位多产的作曲家,无论是在上海搞沪剧,还是到浙江搞越剧,赴江苏搞锡剧,都是同“一道汤”,结果是缺乏观众耳熟能详的唱段,大部分戏都留不下来。北京著名编剧戴英禄也认为,戏曲音乐决定着剧种特色,一个剧本既可以排成豫剧,也可以排成吕剧;但戏曲音乐却不可替代,要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剧种、什么戏曲音乐。
中国戏曲艺术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在分析戏曲音乐的“急就章”与“一道汤”现象时强调,创作要尊重艺术规律。他指出,除了创作时间的仓促外,近年来艺术生产投入上急功近利的风气也在制约着音乐创作。一部戏投入可以多达上百万,舞美灯光动辄几十万,但到了乐队的乐器需要更换时,常常连几万元都拿不出来。他还批评一些作曲家,或碍于情面,或考虑经济收入,不管该接不该接的剧目都接,结果静不下心来琢磨艺术,只好是“急就章”与“一道汤”了。
专家认为,“急就章”与“一道汤”现象是戏曲音乐创作队伍日渐萎缩的反映。如今,一些老同志由于身体欠佳已退出创作队伍,而中青年作曲家流失相当严重,戏曲音乐创作后继乏人。他们指出,培养戏曲作曲人才很不易,既要学西方的作曲技法,又要熟悉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还要了解戏曲各流派行当的唱腔特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但由于戏曲的不景气和从业者的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他们希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戏曲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