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从一诞生就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它从民间说唱形式发展而来,唱词通俗易懂,唱腔简单活泼,可塑性强,表演上程式化的东西不多,因此发展特别迅速。几十年来,它不仅已经成为山东的一个大剧种,而且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广大地区都拥有很多观众。

随着吕剧事业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深受欢迎的演员。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比较突出的三位:郎咸芬、李岱江和林建华。

郎咸芬是许多戏曲爱好者十分熟悉的演员。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她就在《李二嫂改嫁》这出戏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挣脱封建枷锁,追求幸福生活的农村妇女李二嫂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郎咸芬是山东潍坊人,生于1935年。她原是昌潍地委文工队的歌舞演员,1952年开始学习吕剧,初演李二嫂的时候只有十七岁。她学习刻苦,加上启蒙时期受到著名导演尚之四的教益,在艺术上成长很快,成为吕剧第一代女演员里比较出色的一员。

郎咸芬的表演和唱腔朴实真挚。她的嗓音不高,但音色纯正,吐字准确清晰。她很注意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郎咸芬的演唱,不追求花哨,而是以凝重深沉见长。她善于运用低回婉转的行腔,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下面着重谈一谈郎咸芬的代表剧目《李二嫂改嫁》里的唱段“早日里见青天拨开乌云”。这是一段“四平腔”。“四平腔”是吕剧唱腔的基本板式之一,由四句唱腔组成一个乐段,以“慢四平”为基础工业,通过节奏、速度的发展变化,可以演变出“快四平”、“四平二六”、“四平散板”、“四平紧板”等等。“早日里见青天拨开乌云”这段唱是由“慢四平”、“快四平”、“四平紧板”和“中速四平”组成的。这是李二嫂的重要唱段。在这段唱里,李二嫂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整段唱感情变化幅度大,有悲愤的控诉,有痛苦的回忆,有无穷的忧虑,又有殷切的期望。郎咸芬以精湛的演唱技巧,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物感情的变化。郎咸芬自己曾谈过她演唱这一段的体会。她说:

“这段唱是李二嫂的心声,是她当时内心思考着的东西,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话白。所以在演唱上就要求含蓄深沉,既凄凉又悲愤。最后想到了意中人张小六,虽然感到有了希望,但是又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这就是解放初期一个年轻寡妇的典型特点。”

“这段唱的第一句‘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唱的时候,必须激愤有力,声音的力度要特别强。因为平白无故遭到婆婆的谩骂,李二嫂此时的心情,就是把门摔碎了也解不了心中的怨恨。这就是她的个性,为她最后终于改嫁奠定了感情基础。所以在唱这句的时候,力度最强,绝不能软绵绵的。李二嫂想起往事,无限忧伤,唱第二句‘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声音就落下来,使人感到凄凉。如果也用唱第一句那样强的力度来唱第二句,就只能表达一个‘愤’字,而把很重要的‘暗暗伤心’的‘悲’字漏掉了。所以,一段唱腔,哪里应该唱得强一些,哪里应该唱得弱一些,哪里应该唱得快一些,哪里应该唱得慢一些,都是根据人物的感情需要,仔细推敲,妥善处理的。”

郎咸芬同志就是根据这样的体会处理整个唱段的。其中“老婆婆整天价明嚼暗骂!哪怕你干活累眼花头昏。现如今苦伶仃谁知寒暖,到后来可叫我依靠何人?出牛力拚死命为的哪个,我怎能白白地毁掉青春!狠狠心跳出这万丈枯井,跺跺脚离开这李家大门”这几句唱,板式由“快四平”转入“四平套板”,情绪达到高潮。郎咸芬在唱到“李家大门”这四个字的时候,声音全部放开,在拖腔中又把抽泣哽咽的哭音糅进去,更增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郎咸芬的这段唱腔是已故吕剧作曲家张斌、乐师李渔和她共同创作的,感情激愤哀怨,曲调起伏跌宕,后来成为吕剧中著名的流行唱段。

郎咸芬善于用声腔艺术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在现代戏《沂河两岸》中,她扮演热情爽快、忠厚朴实的老妇救会长梁向荣。剧中有一段唱“全村人心里热烘烘”,用“快四平”板式演唱。“快四平”是由“慢四平”演变而来,旋律特点是简单明快,句法排列自由灵活。郎咸芬在演唱中紧紧把握住这位革命老人性格中的主要方面,用不加装饰的本嗓,调动胸腹气力,充分发挥她音质中宽厚洪亮、清醇低沉的特点。既对整个唱段爽朗奔放的气势着意渲染,又对字头腔尾的细微末节刻意求工,很好地表现了这位革命老人的气质。

郎咸芬在吕剧舞台上还创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古代妇女形象,蔡文姬是其中较成功的一个。为了塑造这个饱经忧患、才学过人的文学家的音乐形象,郎咸芬在演唱方法上做了较大变化,特别加强了声音的控制。在戏的第三幕,有一段蔡文姬祭悼父亲、思念儿子的唱腔,用的是“反调四平”。“反调四平”比较适合表现凄凉哀怨、苦闷缠绵的情绪。郎咸芬的这段“反调四平”唱得抑扬鲜明、顿挫有致。唱悲声不失诗人风范,拖哭韵仍见才女气质,体现了她对人物理解得深刻和娴熟的演唱技巧。

下面谈一谈在《蔡文姬》这个戏里扮演董祀的李岱江。

李岱江是山东莘县人,生于1934年,也是1952年开始接触吕剧的。李岱江是一位有才华的演员,他的嗓子好,声音明亮纯净。多年来,他苦心揣摩前辈艺人的唱腔韵味,广取博收各种戏曲的唱腔和演唱技巧,学习研究名家论著,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创建唱腔流派特点上做出了成绩。在山东有人把李岱江的唱腔称为“李派”。

李岱江的唱腔以清新流畅、婉转华丽见长,并且颇有醇厚深沉的功力。他很讲究吐字归韵,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注重吕剧的韵味。李岱江戏路子宽,小生、老生甚至文丑都能演,但以小生为主。

下面介绍一下李岱江在吕剧《蔡文姬》里董祀劝慰蔡文姬的一段唱。这段唱很能体现李岱江唱腔的艺术风格。开始叫板之后第一句是摇板散唱“劝大姐莫悲伤愁眉宽解”。这一句,柔和婉转,亲切诚恳。唱到“大姐你休悬念放宽心怀”,为了突出董祀的内心的坦率和对蔡文姬的深切关怀,李岱江把腔弯和气口的变化安排得很细致。特别是“放宽心怀”这四个字,前三个字唱得字字有力,在“心”字后面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停顿,然后才轻轻放出“怀”字。接下来,“你在那南匈奴陷没了十二载,到今天赎取你平安归来。你走时咱汉朝混乱不定,遍地里抛白骨无人掩埋。千里内无鸡鸣满目凄凉,现如今咱中原民安国泰”这六句唱词,是董祀用曹操十二年文治武功的现实说服打动蔡文姬。最后一句“现如今咱中原民安国泰”,是这段唱的重点句子。李岱江在演唱的时候,特别给以突出强调,用了长达十拍的大拖腔,由弱渐强,而且运用了“点唱法”,也就是“疙瘩腔”,唱得顿挫分明,以饱满的丹田气,一气呵成。李岱江对气口的控制,口形的掌握,发音位置的变化这些技巧,都运用得十分娴熟,这对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李岱江纯熟地掌握了吕剧的演唱技巧,扮演各类角色,都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地选择唱腔和唱法,并能使唱腔和人物形象和谐一致。李岱江在《借亲》这出戏里扮演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商贩马大保。马大保性格幽默风趣,生意亏本了,就借酒浇愁。剧中有一段就是马大保喝得晕晕忽忽的时候唱的。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同时与脚步踉跄的形体动作和谐统一,李岱江在演唱时,借鉴了山东琴书的唱法,唱中带说,说中有唱,又加上一些虚词垫字,使唱段显得活泼跳跃、妙趣横生。

下面谈一谈林建华的演唱艺术。

林建华的唱腔是深受群众称赞的。不少唱段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林建华的嗓音明亮清脆,尤其是高音纯净甜美,很少杂质。但是她在演唱上的成就决不只凭借嗓音条件好,而是得力于勤奋的探索和学习。林建华生于1930年,十七岁加入文工团唱歌、演歌剧,1950年开始学唱吕剧。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她学过京剧、豫剧、评剧、越剧、河南坠子、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剧种和曲种的唱腔,而且至今还能学唱许多名家的唱段。由于她勤于学习,博采众长,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终于在演唱上取得较高的成就,成为吕剧界有名的唱工演员。

林建华著名唱段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段。

《井台会》是林建华的拿手好戏,她在剧中扮演蓝瑞莲。这个戏念头白不多,主要唱段。林建华以她精湛的演唱技巧,通过深沉、细腻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满封建婚姻、向往幸福生活的少妇形象。这个戏的唱腔流畅严谨,委婉含蓄。剧中有一段蓝瑞莲表述内心情感的唱段,在山东是脍炙人口的。这段唱的曲调是吕剧作曲家张斌生前帮助林建华设计的,在吕剧“四平腔”的基础上,运用梆子戏的一些排字方法,吸收了秦腔的某些音调。林建华的演唱字字传情,句句见功夫,把蓝瑞莲当时那种含情脉脉、欲言又止、不粗不俗的神态表现得恰到好处。在唱到“要上一碗俺俩吃一碗,要上半碗我让他来餐”这两句的时候,第一句她唱得音量饱满,使人感到蓝瑞莲忠诚可爱。第二句她收敛音量,唱得很弱,特别在“半碗”二字上来了个小停顿,使人好象看到蓝瑞莲羞涩地在让情人吃饭的幸福情景。在唱到“到夜晚宿在古庙以内,底下铺着地,上面盖着天,头顶上枕着一块半头砖,冻死了奴家,我也不怨天哪”时,空拍不重浊,拖音不僵直,空得轻盈自然,拖得柔和流畅。特别在唱到“我也不怨天哪”那个大拖腔时,有收有放,有顿有挫,充分展现了蓝瑞莲陶醉在幸福想象中的甜美心情。及至唱到“想起了俺的家叫我为难”时,才又以冷静的声调和饱满的音量唱出了现实的无情,使人顿觉前面的许多话只是想象而已;而婆婆的打骂,老丈夫的凌辱,难于忍受的牛马生活,才是她在封建社会里面对的严酷现实。

林建华在现代戏《红嫂》里扮演红嫂。“为亲人细熬鸡汤”一段“反调四平”唱腔,是林建华的名唱段。在唱第一句“点着了炉中火放出红光”的时候,林建华巧妙地利用强弱对比,形象、生动地描述炉火冉冉升起的情景。“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一句,林建华在“水”字上一停,再唱“情深意长”,强调出红嫂为子弟兵伤员熬鸡汤时的愉快心情,同时也更加深了“情深意长”的感情深度。最后一句“战斗的情谊凝结在沂水旁”,林建华唱得高昂奔放、清新流畅,充分表达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家人的感情。林建华舞台经验丰富,戏路宽、青年、中年、老年妇女都能演,而且都演得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林建华在《穆桂英》一剧里扮演佘太君的时候,通过对发音共鸣区的灵巧掌握,变化音色,同时在行腔、润腔上做细致处理,创作了满弓满调、苍凉悲壮的老旦唱腔,为扩大吕剧的表现力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