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的发源地在隶属滨州市博兴县的吕艺镇,是我们山东的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喜闻乐见的戏曲品种,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在农村的角角落落,随时都可以听见乡土气息很浓的吕剧唱腔,或凄惨哀怨,或诙谐幽默,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灵魂上的净化。
吕剧之所以深受们的喜爱,正是由于它大多为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题材、大众化的语言与群众非常贴近,听它柔美婉转的唱腔,看它一招一式的表演,就像和街坊邻居闲啦呱一样朴实自然,很容易让农民群众所接受,《李二嫂改嫁》、《小姑贤》、《闹房》、《井台会》、《王汉喜借年》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人们春忙也好,冬闲也好,每逢一听到吕剧的优美唱腔,就像使上了定身术一样,只有百听不厌的份了。农村里的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基本上都能将这些剧本的唱词从头至尾地唱下来。走在乡村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能听到《王定保借当》、《屠户状元》、《姊妹易嫁》、《三拉房》、《逼婚记》、《喝面叶》等传统吕剧的优美唱段,尤其是腊月里年根子脚底下,乡村里的婚庆喜事接连不断,高音喇叭里传出的吕剧唱腔天天都能随风能飘出十多里路远,整个乡村和田野的上空到处弥漫着亲切、甜美、朴实的、每时每刻都在勾人魂魄的吕剧唱腔。
记得小时候,邻居的婶子大娘,叔伯姐妹们都爱集中到我们家纺棉花,一是为了人多热闹,边纺棉花边啦呱,纺棉花纺到深更半夜不觉得累,二是共用一盏煤油灯,节省那时还需凭票供应的煤油,更重要的是收听那时还为数不多的半导体收音机中的吕剧唱段。那时乡亲们的娱乐方式不外乎冬天唱唱样板戏,再就是半年六个月看上一次难得的露天电影,听听有线小喇叭或者半导体收音机,那就是很奢侈的精神享受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变,白天收音机里唱吕剧时,人们像听到了喜讯一样,会走东邻串西舍奔走相告,听节目预告夜里有吕剧唱段,人们也要等到深夜坚持听完才会休息。郎咸芬、李岱江就是乡亲们们心目中最耀眼的明星,那年的秋季物资交流会上,郎咸芬、李岱江清唱的《趁夜晚飞针走线》和《马大保喝嘴了酒》,让酷爱吕剧的乡亲们身心俱醉了二十多年,至今还经常津津乐道。说乡亲们听一段吕剧像喝了蜜一样毫不为过。
乡亲们对这些吕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了如指掌,他们爱憎分明的态度会一辈辈传给自己的儿女,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他们会用吕剧中的某个人物去对号入座,彻彻底底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欢、悲悯、同情和厌恶。春节前后,是乡亲们尽情享受吕剧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的最佳时节,婚庆喜宴上或伴奏、或清唱、或对唱,笑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男女老少都可以无所顾忌地发一回颠、出一次狂,都可以郑重其事抑或五音不全地尽情表现自己一回、放纵自己一回。每年的正月十五以前,乡亲们自发组织的戏迷俱乐部,会走村串乡地交流演出,极大地满足了乡亲们的精神需求,吕剧艺术在乡村大舞台上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在各个戏曲品种都呈现出萎靡状态的同时,吕剧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种快餐文化的冲击。当然发展吕剧艺术的资金注入不足,老中青演员青黄不接,艺术性较强的优秀剧本较少等诸多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吕剧艺术的发展。但令我们欣喜的是,去年吕剧《李二嫂改嫁》在南京上演,在市民中反响强烈,剧场内场场爆满,充分显示出了此剧历经几十年而不衰的艺术魅力;大型现代吕剧《补天》上演后,震荡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一直是催人泪下的话题;由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现代吕剧《苦菜花》在济南上演后也掀起了强烈的反响,给省城人民送上了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我们县吕剧团晋京演出的反映民族团结的吕剧《梨花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中央各级领导的亲切接见;反映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牛玉儒同志事迹的吕剧《平民书记》在我们创业集团影剧院演出时,深沉悠长的马头琴贯穿于全剧的始末,期间掌声多达三十多次。
吕剧与乡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吕剧与乡亲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几度风雨,几度沧桑,吕剧既自发于乡间,必将回归于乡间,在传统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吕剧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乡亲们的戏曲情结中,深深地植根于乡间的膏腴沃土里,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文化所渗透的齐鲁大地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