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展现归国华侨“实业兴邦”,在中国创建第一家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企业——张裕公司的大型近代吕剧《沧浪》在张裕公司的原产地山东烟台诞生了,它根据真实史实改编,讲述了爱国侨领张弼士酿制葡萄酒振兴中华实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孙中山先生鉴于对民族工业的偏爱,曾多次亲临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并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伟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赞誉张弼士“实业兴邦”的爱国创举。时值今日,张裕历经百年,烟台吕剧院也将这出重力打造的历史剧搬上首都舞台。近日,十几名戏剧界的专家、学者与《沧浪》的编创人员对这出历史剧予以点评。
创作者阐述:我所看中的是酒文化背后的那段创业史。烟台市吕剧院院长王昌盛认为,认识一代中华实业的先驱,激励现代企业职工爱国敬业、优质争雄的精神,这是我们创作的初衷,也是《沧浪》的意义之所在。
在讨论中,专家普遍反映这个题材的难度较大,不易驾驭,同时也对演员的表演及语言风格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语言最大的亮点是重复的那几句话:这里不是南洋,是大清帝国。这是点睛之笔,恰到好地表现了主题。剧评家林毓熙引用了德国哲人的话来解读《沧浪》,他说:“历史精神的本质并不在于对过去事物的修复,而在于对现实事物的思维性沟通,这出戏没有停留在对创业过程的简单性修复和罗列,而是经过了艺术加工和剪接,让观众从过去和现实、历史和当代中寻找思维性沟通,因此这样的历史剧创作是成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说,像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狗不理”一样,类似表现民族产业的戏逐渐多了起来,这些过去不好表现的题材今天却被创作者挖掘出来,不能不说是戏剧界的一个跨越。在张弼士这个人物身上有我们今天许多爱国华侨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评家康式昭在看完《沧浪》后,给予舞美设计高度评价。他说,《沧浪》的舞台设计虽投入不大,但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张弼士的家、葡萄园还是酒窖的舞台布置,都丝丝入扣,形象地烘托了氛围。
任何优秀的戏剧都是在不断地修改中日臻完善的,由于《沧浪》创排时间不长,自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家在给予《沧浪》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例如主人公张弼士儒充分、商不足,山东乡土味体现较少,矛盾冲突悬念不够等等,相信《沧浪》在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过后,一定会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享受。(赵凤兰)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