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土生土长的剧种,吕剧因《李二嫂改嫁》这一经典剧目家喻户晓,并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鼎盛。当时和吕剧影响力不相上下的黄梅戏,如今已成为在国内影响广泛的剧种,评剧、昆曲、川剧、秦腔等地方戏也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但吕剧仍然局限于山东本省以内,甚至在省内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此局面让热爱吕剧的观众担忧不已。

昔日辉煌如今困窘

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李二嫂改嫁》几乎成为吕剧的代名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于学剑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吕剧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到处传唱。”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李二嫂改嫁》为代表的新剧目应运而生,这部现代戏的出现使吕剧进入到中国八大优秀剧种行列。

相比昔日的辉煌,如今吕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一位署名“无声无闻”的作者在博客中写道:“吕剧,这一在黄河口诞生的地方戏种,作为山东文化的骄傲,已慢慢走向低迷,那个村村扎戏台、人人登台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据记者统计,今年参加新中国60周年献礼演出的剧目中,有京剧10部、昆曲5部、评剧3部、豫剧3部、黄梅戏2部、越剧2部,来自西部省区的秦剧、川剧也各有2部,而吕剧只有一部《苦菜花》,并没有新剧目呈现。

山东艺术研究所专家介绍说,山东省内的京剧和豫剧表演团体均已超过20个,而专业吕剧院团也不过20多个。专家认为:“传统戏曲在山东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但一些外来剧种的影响力超过本土代表剧种,这的确是一件尴尬的事情。”据了解,现在山东省不少吕剧团都面临资金严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而让人更为担忧的是,吕剧观众的流失也越来越严重,观众群日益趋向于老龄化,年轻观众可谓少之又少。

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中,吕剧似乎也不受青睐。京剧在荧屏上的影响自不必说,河南的《梨园春》节目早已家喻户晓,中央台的《九州大戏台》、陕西台的《秦之声》、山西台《走进大戏台》、安徽台《相约花戏楼》等也有了很高知名度。反观吕剧的传播平台,山东台的唯一戏曲栏目《好戏连台》在2002年一度停办,复播之后,京剧、评剧等外地剧种仍然占据大量篇幅。在学者看来,这一栏目并未起到充分宣传地方戏的作用。

吕剧发展遇到困境,而老艺术家依旧在发挥余热。75岁的吕剧名家郎咸芬今年9月在山东淄博破例收徒,一位民营剧团负责人成为其门下第12名弟子。这一方面让人们欣喜地看到,很多人仍然在为吕剧事业执著奋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吕剧名家屈指可数,优秀人才捉襟见肘。一位业内专家感叹道:上世纪90年代,如果吕剧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培植精品剧目、不断挖掘新人,就不至于出现人才的青黄不接。

吕剧的出路

两年前,一位署名“薄文军”的读者在媒体上发表《吕剧的明天在哪里》一文说:“吕剧一直没有登堂入室的机会,没有更多专家类文人的参与,不能像京剧那样在宫廷里得到反复推敲和锤炼。其选题很窄,因为其面向的观众群体就是市井小民。”此文悲观地认为,“弱势”的吕剧,一遇到电视剧、网络文学的冲击,必然溃不成军。随着老年观众的减少,吕剧也将变得无人问津。

此文宣扬的“吕剧消亡论”在热爱吕剧的读者中引起了不小反响。一些人认为此文抹杀了几十年来吕剧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该文直面吕剧惨淡的生存现状,提出了一个值得吕剧人猛醒和深思的问题。

争论迅速从纸媒蔓延到网络,一位叫“刺儿头”的网友反驳道,说吕剧由于选题窄,很难发展壮大,这与现实不符。东北二人转选题也是反映市井小民的生活,但现在不但唱遍全国,而且有走向世界之势,在山东东营、滨州一带的群众热爱吕剧胜过京剧、豫剧甚至流行歌曲,吕剧在那里仍有大量的观众群。他还说,树木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温度、营养和空气。同样道理,吕剧也需要有“温度”——人们的热情,吕剧创作者和演员的热情,专家学者关心关注的热情,观众的热情;需要有“营养”——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吕剧的发展和传播奠定基础,提供保障;需要有“空气”——在全社会营造抢救文化艺术的氛围,为吕剧的发扬光大大开方便之门,而不能雪上加霜,更不能扔在门外任其自生自灭。

对此,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于学剑认为,吕剧没有死,但活得很艰难。吕剧不会在短时间内消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机。现在吕剧改革步伐有一些迟缓,应该抓住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大好时机,加快院团改革,让吕剧释放活力!

借改革打场翻身仗

虽然辉煌不再,但进入21世纪后,吕剧在精品剧目创排方面还是有所建树。其中,2004年初排的大型现代戏《补天》是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据介绍,此剧第一年就在省内外演出了170余场,创收230余万元,足迹遍及京、津、沪、鲁,吸引观众接近百万人次。2005年,《补天》成为山东首个国家十大舞台精品剧目。在戏曲市场不景气的境况下,《补天》取得如此骄人成绩非常难得,它的成功,也让人们对吕剧的复兴充满了期待。有专家将其看作山东吕剧全面突围的开始。

究其原因,《补天》改变了过去吕剧以小戏见长、家长里短的风格,从包装、宣传、财务管理各方面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运营,并引入竞争机制,发现、挖掘年轻演员。

《补天》的编剧刘桂成对吕剧的未来充满希望:“一部《补天》不能拯救整个吕剧,但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展演,我们发现,其实年轻人并不排斥这一古老剧目,《补天》在很多大学演过,在济南大学曾连演4场,其中后两场是应大学生要求加演的,而且场场爆满。” 他还呼吁当地媒体对吕剧加大宣传:“如果连本地媒体都不关注吕剧了,谁还会关注它的成长?”

“对于吕剧来说,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立足本省市场,如果本地观众留不住,何谈走向全国?跟其他一些剧种相比,吕剧的剧目数量和影响程度都相差甚远。毕竟,我们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了!”结束采访时,一位专家如是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