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淑娥,山东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吕剧优秀青年演员。代表剧目有《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苦菜花》《画龙点睛》《庄户皇帝》《逼婚记》等。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山东省第七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全国红梅大赛“金花奖”以及第三届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日前,记者在山东省吕剧院见到了刚结束新版《李二嫂改嫁》全国巡演归来的吕淑娥,密集的巡演让她塑造的第五代“李二嫂”获得众多观众的欣赏和赞誉。
谈及从艺之路,唱了30年戏的吕淑娥掩饰不住对吕剧的深爱,“通过自己的演出,让更多观众爱上吕剧”是吕淑娥一直执着于吕剧的动力。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年少时一门心思唱吕剧
从1986年进入莱西吕剧团踏上工作岗位到今年,正好是吕淑娥从艺30年。她说,现在一回想,感觉对吕剧的爱真的很深切又很执着。
“从青岛莱西艺术学校毕业后,我17岁就进入莱西吕剧团,四年里先后参演了《姊妹易嫁》《重阳恨》等十几台大戏。虽然当时只有十几岁,但因为在学校里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每部戏都能挑大梁。”吕淑娥说,上世纪80年代,吕剧在胶东一带有非常广泛的观众基础,收音机经常播放《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经典曲目,莱西市吕剧团每年都要下乡演出几百场。在频繁的演出和磨练中,吕淑娥得到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也为她以后的艺术发展和再次深造奠定了基础。
1990年吕淑娥到烟台艺术学校进修了4年吕剧。入校时,21岁的她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演出经验最丰富的学生。“那时候班里流行谈恋爱,比我小的学生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我这方面有点不开窍,就知道一门心思学吕剧,每天起早贪黑吊嗓子、跑圆场,尤其周末喜欢去没人的教室练唱。那时候全国的 十大吕剧名家 唱段,我唱得滚瓜烂熟。”
吕淑娥说,从烟台艺校毕业时,戏剧院团正经历寒冬和低潮期,工资低,戏曲观众大量流失,很多人劝她改行唱歌,去单位做职员,但是她当时只有一个信念:要到省吕剧院唱一辈子吕剧。1994年,吕淑娥报考山东省吕剧院。考试中她在传统戏《姊妹易嫁》中一人出演妹妹、姐姐两个角色,凭借扎实的演唱功力和良好的表演素质,终于如愿以偿。
演活了《苦菜花》中的娟子
1994年吕淑娥顺利考入省吕剧院,1996年她就遇到了从艺生涯中第一个重量级角色——大型现代吕剧《苦菜花》中的娟子。《苦菜花》由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首演,是省吕剧院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囊括了文华大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各种大奖。在人才济济的省吕剧院里,吕淑娥是该戏中戏分最多的年轻演员。也因为塑造娟子这个角色,让吕淑娥真正学会了演员该如何在舞台上进行二度创作。
“演出《苦菜花》时我的压力非常大。剧中的娟子是抗战 妇救会 干部,风风火火,能带枪打仗,是个了不起的女性。我是个慢性子,如何细腻地演好人物的气质和气魄,我确实下了很大工夫。”吕淑娥说,为了演好娟子,她练习大步走,说话高嗓门,见到影视作品中类似“娟子”的人物都要多看一眼,仔细琢磨;自己的勤学苦练再加上郎咸芬等老艺术家的指导,吕淑娥逐渐找到了人物感觉。因为演活了“娟子”,吕淑娥一演就是十多年。
此后,吕淑娥又塑造了《庄户皇帝》中的杨秀英、《梨花情》中的梨花、《三拉房》中的郭素真、《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姊妹易嫁》中的素梅,以及《画龙点睛》中的四娘等角色。这其中,对于吕淑娥来说,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新版《李二嫂改嫁》。
“李二嫂”助力“梅花”香
《李二嫂改嫁》自上世纪50年代问世后,一直是省吕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几十年来久演不衰,可以说这部戏浓缩了吕剧爱好者的吕剧情结。至今,李二嫂的扮演者也经历了林建华、郎咸芬、吴萍、高静、吕淑娥、杨晓梅六代演员。吕淑娥于1996年开始接触《李二嫂改嫁》,在多年的演出中,如何诠释和演绎出既能突破又能深入人心的“李二嫂”成为她的重要课题。
“ 李二嫂 这个角色凝聚了几代艺术家的心血,我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 第五代李二嫂 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接受吕剧,让观众看了还想看。在每一场的演出中,我都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每一次与观众交流的机会。只要我演出,只要观众走进了剧场,就要把观众抓住,让他们喜欢上吕剧。”吕淑娥称,多年来一直力求角色的完美,从唱腔上她摒弃“大本嗓”,将一些柔美的发声法运用其中,让唱腔变得好听;在表演上,又尽量突出人物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把李二嫂演得生动、可爱,就像身边的人。
正是这样的执着和努力,吕淑娥版的“李二嫂”因唱腔流畅自如、婉转动听,情感把握细腻,获得观众和专家好评。2013年吕淑娥凭新版《李二嫂改嫁》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吕淑娥多年深耕角色,通过塑造“娟子”“李二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些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得吕剧迷们的喜爱。
创新不能对传统伤筋动骨
谈及吕剧当下的发展,吕淑娥感触最深的是,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剧场听戏。“通过多年来的演出实践我们发现,传统戏曲还是有深厚观众基础的。其实,吕剧非常通俗易懂,不能因为它是传统的,就想当然认为它是老的,没有魅力的。”吕淑娥说,年轻人只要能在剧院里静下心来,看下去,就会发现吕剧其实很生动,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谈及吕剧的创新和传承,吕淑娥称,到了她这个年龄了,感觉这个责任更重了。“我一直期望用自身的努力让吕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虽然每个演员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塑造角色,力争有所突破,但是真正的创新不能对传统伤筋动骨,在传承上关键是要保留吕剧的精髓,一味地丢掉原汁原味的东西,肯定是不行的。”
吕淑娥担忧的是,因吕剧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推广,导致市场一直不大,观众也不多。“山东有很多很好的吕剧演员,很多人获得过全国大奖,但是受到的社会关注度很低。有再好的演员,再好的作品,如果得不到大力推广和宣传,吕剧也只能是躲在角落里独自开花。有些人不理解我们,不知道我们把吕剧当做自己的事业。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对我来说,做什么就要做出点儿成绩来,作为演员就是要演好戏,塑造好角色,让更多的人看了我的戏都能喜欢上吕剧。唱一辈子就是为了保护吕剧,把它传承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