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坚持每周读本书,如果有时间就去买本书,白天或者晚上,少上会网,少看会电视,多看会书。一可充分利用时间,二可通过看书,净化了心灵,获得了心理的安静、安慰,三是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感悟。
本周买了本《辞海》,工具书,也是书架上最厚的一本书了。
今天,阴风怒号,零星雨,翻看了原籍岚山区高兴镇向阳村的作家王安友的《李二嫂改嫁》,一本小册子。
《李二嫂改嫁》是有实实在在的故事原型、人物原型的,据作者介绍,故事发生在1947年,应该是作家王安友家乡—高兴镇向阳村的一个青年寡妇,也就是李二嫂的原型,爱上一个一位青年民兵,也就是张小六的原型,两个人感情很好,关系密切,后来青年寡妇的婆婆害怕女方改嫁丢人,就趁着青年民兵出去支前不在家,暗中托人给男方说了一个媳妇,结果女方一看爱情破灭、结婚无望,就自杀了,男方回来一看家里给他另说了媳妇、女方自杀,就大闹一通离家出走了。
这个故事应该是真实的,我上初中时就听同学讲,《李二嫂改嫁》随着吕剧的成功,也传到了故事的原型地,天不怕的原型、李七的原型还到作者的老家里去闹过,嫌败坏了他们的名声,据说吕剧《李二嫂改嫁》在各村都有演出,但是从未在故事的原型地演出过,就是因为李家的吵闹阻挠。
真实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但是小说《李二嫂改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变成了喜剧结局,并且李二嫂、张小六的曲折归结为:他们两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敢公开自己的爱情,不敢向党和政府汇报他们的思想。
真实的故事,实质上是一个爱情故事,如果李二嫂不爱张小六,是不会自杀的。真实的李二嫂子绝望的自杀了,但是在小说中李二嫂过上了她追求的幸福生活。
当然现在看如果李二嫂、张小六有手机,即使张小六到安徽、江苏、河南支前,他都会时时和李二嫂保持联系,那么李二嫂也不会自杀的,只需发一个短信告诉张小六家里给他说媳妇了,问题就会解决的。
小说李二嫂改嫁,情节中也有给张小六说媳妇的情节,小说中的李二嫂脸一阵苍白、突然打了个趔趄,但是没有自杀,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圆满结局。
真实故事中的李二嫂自杀绝对是不应该的,为了爱应该活下去,而不是死去。
这次读李二嫂改嫁,感觉语言很亲切,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日照农村的俗语,保留了那时候的语言风格。比如说:拥拥不断了,整天价,穷皮,簸箕嘴,拾掇,共然、堂屋、屋笆,烟盒子,鼓了一肚子气,份子地、份子粮,长生果(花生),西瓜脸,二不二、三不三,盖顶,拳着舌头说话。
张大娘听听锅里油响,外边的板响,简直乐的合不上嘴了。
南湖的水牛——老稳了。
天已经黑了,园里的家雀一个劲儿叫,活像小孩打山仗,简直闹的听不见人言语。
------等等。
李二嫂,本姓刘,娘家大刘庄。李二嫂三岁那年,父亲六福礼跑到东北去了、下落不明,娘家有母亲刘大娘,还有一个哥哥,叫刘桂标。李二嫂的婆家是杨家庄的李家,公公李大爷去世了,婆婆李大娘,外号“天不怕”,婆家还有个大伯头子,估计叫李大,倒插门了,李二嫂的丈夫估计叫李二,结婚三年后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应该叫李三。
李二嫂是婆婆“天不怕”用300斤粮食说来的媳妇(后来张大娘给张小六说媳妇花了500斤粮食),李二嫂17岁过门,结婚三年20岁的时候,李二去世了,随后李二嫂开始和张小六谈恋爱。
张小六和李二嫂是邻居,他们两人是同岁,小说中的1947年,他们都是21岁。
李七,是“天不怕”的本家侄子,有老婆孩子,但是个二流子,流氓,酒鬼。
书中写人物性格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小说里说“李二嫂为人老实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说“小六是个老实人,向来和天不怕家相处得非常好”,说他们的“封建思想还没打退”、“吃了老思想的亏”,但是从书中看,李二嫂和张小六是思想很解放的,张小六去支前的前一夜,就跑到李二嫂的房中倾诉、私定婚姻,张小六支前归来的第一晚上,就爬墙进了“天不怕”的大院,到了李二嫂的屋里啦了一夜,这也说明了:第一,“天不怕”家里肯定没养狗;第二,李二嫂的小叔子傻乎乎的,晚上睡觉很死,听不着个动静;第三,“天不怕”对李二嫂的管理还是比较宽松的。
书中的故事和真实的故事都是发生在1947年,1947年的李二嫂21岁,张小六47岁,“天不怕”48岁。如果改革开放的1978年,那么李二嫂52岁、张小六52岁,“天不怕”79岁。如果到2008年,那么李二嫂82岁、张小六82岁。
我是多么希望,张小六、李二嫂的原型现在还生活在高兴镇向阳村,如果他们还健在,一定是子孙满堂、安享晚年,一定会有人去采访他们的故事。可是真实的故事原型中的李二嫂自杀了,张小六离家出走了,只剩下了这个小说,在小说中他们毕竟结婚了,生活的很好。
小说《李二嫂改嫁》最后说:“人家小两口天天就和一对客似的,家里有点什么活,不用说就都争着做去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