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以吕剧为例
(张明浩)
(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课题编号:201710445001)
摘要:中国古典戏曲曾有过历史的辉煌,近年来由于其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剧目创作与观众审美趣味相悖等原因,整体呈现一种没落状态。本文以山东吕剧为例,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传播形式、改变宣传方式,应是吕剧艺术走出困境、重获新生的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吕剧;现状;对策
一、当下吕剧发展困境及原因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文化体制的改革及大众媒体的冲击,吕剧的发展遭遇诸多困境。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①]给吕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当下各种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吕剧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创作与时代脱节
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些契合时代背景、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如《李二嫂改嫁》)相比,当前的吕剧创作,大多是新瓶装旧酒:虽以现代题材为噱头,却深陷故事和内容单调重复的樊笼,与观众审美趣味相悖。如近年来的《福寿大街》(2016)、《兰桂飘香》(2016)、《热土》(2017)、《邵本道》(2017)、《烟台山》(2017)、《山东汉子》(2017)、《嫂子》(2017)、《芙蓉飘香》(2017)、《板桥县令》(2018)、《初心》(2018)、《大河开凌》(2018)等剧目,过分突出政治宣教功能,导致作品艺术价值不足;再如《家有贤妻》(2015)、《三媳参会》(2017)等剧目重在塑造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上述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老旧保守、单调重复,未能与当下时代相结合,很难吸引新的受众群体,既达不到宣扬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目的,也容易引起青年戏曲爱好者和老戏迷的厌烦,导致观众数量不断减少。
(二)吕剧团对新媒体运用不足
山东省有26个吕剧团,只有10个吕剧团[②]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③]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吕剧团在运营与管理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内容过于单薄、质量参差不齐、资讯更新不及时、推送频率时断时续,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如“邹平县吕剧团”一到三个月才更新一次;“山东省吕剧艺术节”于2016年9月停更;“莱西市吕剧团”“滨州市吕剧团”“张店区吕剧团”推送资讯极少,且内容以活动总结为主,官宣意味浓厚。除此之外,多数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枯燥乏味,如“平度市吕剧团”《你了解吕剧吗》一文,只是单纯复制百度百科;“龙口市吕剧团”的推送以演出票抢票为主;“山东省吕剧团”公众平台虽更新频繁,涉及面广,但也面临公众号版面单一、内容无新意、阅读量低、传播效果差(每篇推送的平均点击量在1000左右)等问题。除微信公众平台外,吕剧团在其他新媒体平台(微博、手机客户端APP)方面均无涉及,没有抓住新媒体平台时效性、共享性、互动性、便捷性的优点。
二、“互联网+”背景下吕剧的发展途径
(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科技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戏曲+科技”,早年便有影视改编版的《定军山》《李二嫂改嫁》和3D改编版《霸王别姬》的成功案例。吕剧在与现代科技结合方面,同样大有可为。
1、全息投影技术+吕剧
“全息投影技术使人们可以看到立体虚拟场景,具有幻象性的特点。”[④]这恰好与戏曲的再现性、虚拟性和舞台性不谋而合。全息投影的幻象化和吕剧的虚拟性相结合,能达到“1+1>2”的效果。如在《王小赶脚》的演出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移步换景,突破时空限制,将小毛驴栩栩如生的“活化”,将上山、过河、观景等意境通过全息投影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与艺术感染力。
2、VR+吕剧
VR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我们可以把VR的“仿真”性与戏曲的写意性、互动性相结合,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到戏曲表演,如VR版《春日宴》使观众的目光可以进行180°自由切换,和演员“零距离”接触。“吕剧+VR”的结合,也不应局限于舞台录制,而应打破舞台局限,通过录制演员的台前幕后(训练、准备、表演、感受),把吕剧中的唱、念、做、打等内容表现出来,使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吕剧的魅力和趣味,达到继承与发展吕剧的目的。
(二)创新传播形式
1、大众性APP+吕剧
现阶段虽有戏曲大全、听戏、唱戏吧、戏缘、戏曲听唱等戏曲类APP,但其下载量微乎其微,在非戏曲爱好者中的流传性和传播度极度有限,大多数人对戏曲依然一知半解。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为218亿元,同比增长翻番,预计未来两年仍会保持超60%的高速增长。”[⑤]但其中关于戏曲内容的视频却寥寥无几。事实上戏曲的潜在观众很多:一是逐渐接触移动终端的老人们,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学习戏曲。因此,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吕剧要想得到广泛传播,一定要利用好其他大众性APP(如短视频类APP、直播类APP、社交类APP、资讯类APP等)。我们可以选取吕剧经典桥段进行短视频录制,如可以把《小姑贤》中恶婆婆行为的桥段录成短视频,也可以把演员的台前幕后拍摄成短视频,以增加吕剧的趣味性,促进吕剧的传播。吕剧院亦可以通过短期推送的形式,利用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进行传播,还可以与直播类APP相结合,开辟在大众APP传播的新途径。
2、文化衍生品+吕剧
文化衍生品是指文化演变产生相应的物质品。“戏曲+文化衍生品”虽有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实例,但我国大多数戏曲的衍生品还停留在剪纸画、年画等传统载体上。我们可以把吕剧元素(人物、故事情节、戏曲服装等)与日常生活用品、影视书籍、玩具等的生产相结合,打造一条戏曲与文化产品交融的新道路;更可以把旅游、餐饮、酒店、游戏等与吕剧中的故事元素相结合,如开发旅游业的主题乐园、餐饮业的主题餐厅等,为吕剧文化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改变宣传方式
目前,吕剧传播以剧院演出、下乡宣传为主,传播范围有限。虽有“戏曲进校园”活动,但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缺少城市社区的传播。在信息碎片化、瞬息性的大背景下,吕剧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细化观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如针对老年群体,应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要传播渠道,以经典曲目为宣传重点;针对中年群体,应抓住事业、婚姻、亲子关系等“社会问题”进行“解压”式宣传;针对青少年群体,应抓住其审美趣味,利用明星效益、新媒体平台、益智小游戏等进行趣味性宣传。此外,还应增加吕剧演出场次与演出频率。正如山东省呂剧院院长蒋庆鹏所说:“当前的吕剧不是没人看,而是演出的太少。”[⑥]吕剧团应在排练和演出间隙多组织一些走进社区、单位、高校的演出活动,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到吕剧。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戏曲界一般遵循传统的师生制,如河南豫剧每年都举办收徒仪式,保证了豫剧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但吕剧界的拜师仪式却屈指可数,演员老龄化、人才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吕剧的发展。故吕剧团应不断引进、培养青年演员。而针对线下培养封闭性强、效率低、时间与空间受限等弊端,吕剧还可以开辟线上培养人才的新途径。目前,吕剧线上多为表演视频,缺少专业性教学视频。有意业余学习吕剧的人士,只能以网络演出视频为参考,无法从基本功开始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吕剧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直播+吕剧”与“吕剧专业性网络视频课”来拓宽线上教学、解决上述问题。而“戏曲+直播”早已有成功尝试,如演员邵天帅、白金通过“陌陌”APP进行直播,表演了《牡丹亭》、《长生殿》、《贵妃醉酒》等经典曲目,普及了戏曲妆容、服饰等基础知识,“吸粉无数”,值得吕剧借鉴。
此外,还可以开设吕剧网络视频教学课,让吕剧名家以身示范,教授专业知识与技巧。网络视频课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传授舞台表演技巧、唱腔及各种身段组合等知识。借助这一平台,吕剧可以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2、拓宽资金获取渠道
目前,吕剧团普遍面临资金周转紧张的困境,绝大部分剧团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扶持勉强运转。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措施,但资金不足以支持大部分剧团进行设备改造、人才引进与培养及长时间的对外演出。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⑦]这为吕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加快与小型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进行众筹。
在影视行业中,通过众筹募集资金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戏曲行业中亦不乏成功实例,如《玉簪记》通过众筹,7天筹得10多万元。因此,吕剧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QQ群、贴吧、直播等)进行宣传,通过众筹募集资金,解决剧团资金短缺问题。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吕剧依然有着顽强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国家各种戏曲扶持政策的出台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吕剧艺术定会涅槃重生,再现辉煌。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年7月11日。
[②]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十个吕剧团包括: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吕剧团、栖霞市吕剧团、龙口市吕剧团、滨州市吕剧团、东营市吕剧团、平度市吕剧团、莱西市吕剧团、邹平县吕剧团、张店区吕剧团。
[③]数据来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各地吕剧团整理得来,搜索时间,2018年4月15日。
[④]曾红宇,张波:《3D全息投影技术在数字出版物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11期,101-104页。
[⑤]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2018年4月23日。
[⑥]苏锐:《自觉承担振兴戏曲艺术的使命》[J],中国文化报,2005年8月13日,第11版。
[⑦]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2010年5月13日。
(作者:张明浩,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课题编号:20171044500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