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鲁艺吕剧团团长 路晓荣谈民营剧团生存:依剧种、靠市场、找伙伴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文化名人访节目,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的是山东淄博鲁艺吕剧团的团长路晓荣女士,欢迎您路团长!
路晓荣:谢谢!
主持人: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路晓荣:网友朋友们,你们好!
主持人:路团长,您这次来北京,是带领您的吕剧团来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营剧团优秀剧目的展演,您演出的剧目是《姊妹易嫁》。
路晓荣:对。
主持人:在北京演出是相当成功的,首先祝贺您演出成功。
路晓荣:谢谢!
主持人:您以前是一个企业家,不是做吕剧的,是2000年才进入这行的是吗?
路晓荣:对。
主持人:您当初为什么要放弃商业,要进入曲艺这一行呢?
路晓荣: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吕剧,一直听着郎咸芬老师的《李二嫂改嫁》《蔡文姬》长大的,而且就特羡慕她在舞台上那种感觉。后期,因为当兵,我14岁就当兵了,然后当文艺兵。回到地方以后,就进入了企业,后期91年的时候,那时候停薪留职,我就停薪留职下海了,就去做那种敢吃螃蟹的人去了。后期经过一番拼搏,有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我们山东省吕剧院要搞十大名家评选,吕剧院的一些老师就找到我,就说能不能赞助这次活动,我说好,没问题,我就拿着资金去给他们赞助这个活动。而且这个活动结束以后,我的老师,因为我是郎咸芬老师的关门弟子,也是她唯一的一个非专业演员的弟子。当时,老师那时候还不是我的老师,就拿着牌子,因为对吕剧贡献奖的牌子,就给我发,而且老人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孩子,谢谢你对吕剧这么大的支持。当老师一鞠躬的那么一刹那间,我就坚定了我的信念。好,我回去要创办一个吕剧团,因为我特喜欢吕剧,而且现在经济实力也达到了,为什么不把自己喜欢的一种爱好,当做一个事业来做呢?所以说,2000年,我就开始学吕剧,真正成立剧团是2008年9月1日,这么回事。
主持人:您是从小就听吕剧,就喜欢吕剧?
路晓荣:对。
主持人:您是淄博人是吗?
路晓荣:淄博市博山人。
主持人:在咱们山东淄博那个地方,吕剧是非常流行的吧?
路晓荣:应该是在鲁中地区,吕剧它是比较密集的一个观众群集中地。你看别的剧团,像周边的剧团,只要到淄博演出,演出市场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是不是您去演出的时候,观众也是非常多的?
路晓荣:对,我每到一个点,都在两三千,甚至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这个观众人数能达到五千多人,一次性的演出。
主持人:一场演出就有五千多人?
路晓荣:对,而且前后老人什么的,都挤得不行了。
主持人:那要是在村子里演的话,就得站在什么场上。
路晓荣:对,汽车上也有,堆在那都有。
主持人:到处都是,那场面挺壮观的。
路晓荣:挺感人的。
主持人:您的吕剧团是经常去农村演出吗?
路晓荣:我们主要的观众群是在农村。
主持人:去农村演出是不是几天就要跑一个地方?
路晓荣:我们是一个点基本上如果驻扎在这个村,就是两天三天的时间,然后他有的时候一天要三场戏,三天是九场戏,然后这个点演完了马上就换另一个点。今年春节我们光拿春节演出这个例子来说,从正月初三开始,到正月18,然后我们演了50多场,然后中间再加一些小场次,就是说春节这个演出市场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过节的时候是戏曲的旺季,村子里都愿请一些剧团去唱戏热闹热闹。
路晓荣:对,因为在我们淄博过去有吕剧团,文革期间就解散了,和文艺合到一块了。所以说,我这个剧团成立,把淄博市没有吕剧团这个空白给填补了,所以老百姓特喜欢吕剧。
主持人:群众基础好。
路晓荣:对,群众基础好。
主持人:您觉得在淄博,包括山东地区现在吕剧的发展怎么样?
路晓荣:应该这几年吕剧又开始抬头了,因为老百姓他那种渴望的心理,像我这种民间剧团,在咱们山东是很多的。就拿淄博市来说,我们淄博市有296家这种民营团体,当然说是规模比较大的,就是咱们这一家。像在胶东半岛,包括像烟台、青岛这些方面,包括咱们滨州地区、东营,咱们民间的吕剧团相当多。正因为这些民营剧团的兴起,又把老百姓看戏的欲望又给抓回来了。过去像专业团体,他肯定涉及不到农村角角落落去。然后这些民营剧团举办起来以后,有些老百姓看热闹,有些老百姓是看质量,所以说他在不同价位上可以请到不同档次的剧团去给他们演出。
主持人:像咱们一般现在去演出的话,一场戏价大概是多少钱?
路晓荣:在咱们淄博本地,因为淄博的经济条件是比较好一点,像咱们剧团出去,一场就是在三至五千上,就是在本市演。
主持人:一场是三四个小时这样。
路晓荣:不是,一场45分钟至两个小时,一天能达到67个小时的演出时间。
主持人:一天就可以演四五场?
路晓荣:对,最多四场,一天多了演员受不了。
主持人:那就是说从下午一直演到晚上。
路晓荣:我们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到晚上的10点,中间还有吃饭的时间、休息的时间。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在山东,年轻人喜欢这种剧的多吗?
路晓荣:我也不敢保证说所有的山东年轻人,就是我接触的层面,因为我自己有一个吕剧网,就是我自己建立了一个吕剧爱好者的网。我的网里面500多,全是小青年,还不包括我们当地的,而且是像东营,包括青岛、烟台好多年轻的戏迷,平均20多岁,最小的小戏迷只有13、14岁,像这帮小青年,平均年龄在20多,现在山东出现这么一帮可以说叫吕剧迷吧,年轻的吕剧迷,这个群体还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您觉得为什么会在山东出现一批年轻的吕剧迷?
路晓荣:我总觉得与我老师,因为咱们说了,一个剧目带活一个剧种。因为50年代初的时候,我老师一出《李二嫂改嫁》这红遍了全国大江南北,所以说老人们爱听。当老人听的时候,就像现在这些小青年,他们耳朵也可以听,现在电视上也都能看到,比较普及。吕剧的旋律特别美,当然不能说别的剧种不好,现在咱们只能吕剧,就是吕剧的旋律能使老百姓接近,它的唱词就是家长礼短的,也比较容易去接触。所以,现在这些小青年,现在除了网络一些西方的一些文化,但是,作为山东人来说,吕剧只要是他,我不管他年龄大小,这是我剧团的亲身经历。只要是我们的吕剧一开场,然后到结束,那戏迷再冷的天他都不走,怎么说呢?就是山东地方戏剧是吕剧,吕剧在咱们山东是一个大剧种,所以只要他有优美的旋律,有能扣住观众情结,我觉得培养年轻的观众群很容易。
主持人:您当初是一个企业的副总,从小也没有接受过吕剧这方面的专业训练,然后您选择放弃自己原来的事业,进入这一行,然后开办一个吕剧院,当时有没有人反对?
路晓荣:有,多的是,包括我公司的几个副总,包括我家里人。因为他一下投资不是之小数目,当时匡算是150多万左右,但是结果一投资收不住了,我现在报的这个160万,这是个保守数字,其实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将近200万的投资了。你像作为这么大的一个投资,作为家人,包括公司的成员,他肯定要反对。他们说,你投资这一行,目前说戏曲这么低迷,你投进去不是打水漂了吗?但是我有个信念,我说只要是投,你先不要考虑他经济效益,因为我喜欢我来做。本身刚开始是一种娱乐的心情来做,但是我一看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做,相当不错的。然后我就跟我员工,包括剧团的人说,头三年,你们不要考虑有什么经济效益、回报,咱们先做社会效益,有了效益以后,然后自然而然它就产生经济效益。现在基本上投上这一块,还有演出这一块收入,现在能保证剧团一切正常开支。
主持人:就是可以保证正常运转。
路晓荣:对。
主持人:剧团从初创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困难吧?
路晓荣:你说没有困难是假的。从家里开始拿钱,几十万拿出来的时候还好说,一下一个大数目上去以后,肯定也是有阻力。而且风言风语,中间剧团也有给你往回退的,别再投了,你投了是个无底洞。当然,有一点,我办剧团的宗旨就是说,靠市场、靠自己的剧本,不要去靠政府。你靠一个市长,不如你靠一个好本子、好市场。作为民营剧团来说,你打好你自己的市场路子,你去争取国家的扶持,还有专业团体在那,当地政府肯定不好平衡,那么你只有做自己的市场路子。
主持人:就是您个人的经历来讲,您专业学戏的时间比较晚了,您是从小就喜欢、就接触,也是有基础的。但是您专业学戏比较晚,然后现在在很多戏曲大赛获得了很多奖项,您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经历了很多困难?
路晓荣:我自己是从2000年,其实偶然的一个机会,就是我早上起来爱到公园去溜弯,牵个小狗上公园去遛狗去。然后,当时淄博公园有一帮老人,就在那唱吕剧,当时我就说,因为我的启蒙老师,我就说老师,我从今天开始跟你学习行不行,她说你有没有基础?我说我会唱一点,但是我喜欢,她说好,孩子。从那以后,接触这个老人以后,然后她给了我好多资料,就在学。当时我自己不是还有公司吗,然后我就在车上也放光碟,回家也看光碟,然后在家手舞足蹈地在那,就是进入了一种痴迷的,忽然大家叫我,戏痴又来了。但是,只是说业余当中的跟老师学,真正说想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你肯定要去找更好的老师。我刚才跟你说,在我没拜老师之前,我也找了好多这方面的老师,其中有一个老师对我打击挺大,但是她的打击更刺激了我的信念。说你是业余的,像你这个发音不好改,说你唱唱玩玩吧,说你不要再往深处上,一个是学费高、一个是徒劳,你学来学去,没有必要。当时他给我发了个信息,就是我上她家上完第一节课,她就给我发过来信息说,你不要再学了,说徒劳,你不干什么专业,你学这个干什么?当时我就给她发信息去,我说老师,不管我有多大的困难,只要你肯教我,我说学费什么那些都不在话下。当时那个老师就被我这种坚定的信念,当时我很斩钉截铁地给老师发的信息。老师就说,那你就来吧,你不要怕我严厉。我说我不怕严厉,反正总而言之,在拜我老师之前,这段学习的路程是比较周折,一种叫人瞧不起的感觉,慢慢地顺上路,慢慢地找着那种叫老师教我那种感觉,确实不容易。
主持人:您觉得这段艰苦的学戏过程之中,您觉得最让您难忘的是哪段?
路晓荣:后来这个老师被我这种信念,把她彻底打动了,因为这个老师退了,也是我们省一个比较有名的声乐老师。我最初我挺受感动的,就是她带病给我上课,从不愿意给我上课到带病给我上课,所以说,我觉得挺感动。但是,正因为她对我这个初学严厉苛刻,形成了以后我往这条路上走。就像这个小树当时是个歪脖子,你想把它拉直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我对这个声乐老师,我是很感激的,在这儿我就不提她的名字了。后期,拜郎老师为师,郎老师的要求就特严了,包括一个表情、包括一个吐字,包括一个字的好多韵,她都要求相当严,因为我老师对艺术特别执着,也特别严谨。
主持人:要求很高的。
路晓荣:对,尤其是我是她的关门弟子,师姐妹12个,我是最后一个,而且是一个业余的演员拜她为老师,所以说我老师对我特别得严格。
主持人:您在剧团里面的演员,现在大多都是年轻演员吧?
路晓荣: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因为我这个剧团组建刚开始是一帮玩友,就是我说的刚开始是娱乐组建起来的。后期,我就想往大处发展,就是把专业剧团内退的这一部分人,把他们招到我的这个团,然后又从社会上招了一些比较有演出经验的这帮青年人进来了,就是老中青三结合。现在我在培养新人,我最小的演员今年才6岁。
主持人:现在您是开这种培训班还是带着他们在剧团里面跟着你们演?
路晓荣:每个星期搞培训,剧团演出他们都得跟上。
主持人:就是6、7岁的孩子。
路晓荣:他也上,因为我们有些现代戏需要小孩来,他们都得上。但是就是说他上课期间演戏,我不能让他落课,我团里有退休的老师,正好给他们补课,你不能因为孩子来演戏,把课程给耽误了。
主持人:就是一边学习一边演戏。
路晓荣:对。
主持人:像咱们《姊妹易嫁》这个戏经常去农村演出,也有一些公益性的演出是吧?
路晓荣:对。
主持人:为什么要做一些公益性的演出呢?
路晓荣:我觉得市场来自于观众,你像我的观众群体一般都是,你像咱们戏曲,包括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都是偏年龄大一点。所以,有些老年人,他在老年公寓,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他根本都谈不上说看这种剧种,所以说有的时候我就带着剧团的人到老年公寓,到偏远的移民山区,去给他们做一些公益演出。我就认为,钱那只是个数字,但是,对戏迷那种执着,能再回报给他们,那是一种最大的快乐。
主持人:咱们都一般去淄博附近的地方,去做公益演出是吗?
路晓荣:淄博市周边偏远的地方,我们都去。像沂源县,高青县,包括桓台县,这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又想看我们的戏,又来不了的这个观众群,我们就去。我一年公益演出大约在30场。
主持人:是这样。您觉得现在的民营剧团,他的生存发展的状况怎样?
路晓荣:作为民营剧团,他不能跟国有比,他必须得寻求一条自己生存的路子,民营剧团他属于船小好调头的这么一个群体。我不知道别的民营剧团是什么经营思路,作为我们来说,一是靠剧种,二是靠市场,二是还得要寻求好多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民营剧团,作为我们淄博市鲁艺吕剧团来说,他的生存空间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因为生存空间特别大,是因为喜欢吕剧的人还是很多是吗?
路晓荣:也得慢慢去培养,喜欢吕剧群都是年龄大的,像小青年你也得培养他,有的时候我们吕剧进学校,从小让他接触吕剧,培养我们新的观众群。
主持人:您刚才说要找好的合作伙伴,是要找企业来。
路晓荣:包括企业,他们想搞企业文化的这些,我举个最好的例子来说吧,就是去年我得知我们淄博市博山区区委区政府他对旅游这个事业很重视,我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就跑区政府,和他多次洽谈。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我跟博山区旅游局签订了百场演出进景区这么个合作协议。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博山旅游演艺中心,就是说当你寻求合作伙伴的时候,你得看准点,确实他能产生效益,我们能产生效益,就是说两家双赢的这个效果。所以说,像我们寻求合作伙伴,我很希望找这种合作伙伴,你包括一些企业,想提高企业文化,尤其在淄博,想搞些什么活动,把吕剧推出去,那个市场很火。
主持人:像您说的在博山区,进去演一百场,就像实景演出是吗?
路晓荣:就是在景区,他是属于政府拿钱、百姓看戏。
主持人:就像政府采购。
路晓荣:对,政府采购,这也是他们博山区政府惠民的一个好的政策。
主持人:在咱们淄博博山这一带地区,政府来采购,免费让老百姓来看戏的活动搞得多吗?
路晓荣:很多,整个博山区对文化事业,应该是做得很怎么说呢,他们政府在推动,下面的团体在做,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他给一些文艺团体提供了好多优惠的东西。
主持人:您能举个例子说一下他们提供的优惠政策都有什么?
路晓荣:就是作为我们和博山区旅游局搞了这个演艺中心,就包括我们这次进京,参加全国首届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整个博山区政府作出了一个决定,这次我们的吃住行的费用,都是博山区拿的。
主持人:都是政府拿。
路晓荣:政府来买单,所以说我们这次进京,一个是减轻了我们一些负担,把这个精力都投入戏曲,然后我们还得回去回报博山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在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点上,会再想更多的思路,来把这个活动搞得更好。
主持人:就是把这个活动搞得再大一点,扩大它的影响。
路晓荣:对,因为旅游带动文化,文化带动旅游,也是两个契合点。
主持人:对,现在在旅游景点的实景演出,其实越来越流行了。
路晓荣:是,博山区这方面做得很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