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它不但以成熟的面貌居各类戏曲之首,更从某种角度上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思想个性和传统的理念。在中国戏曲界很早就有“南昆、北弋、东柳、西邦”四大古剧,其中的‘东柳’就是山东的地方戏曲。
山东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先后有几十个种类流行。其中吕剧就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山东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一带。当年曾经流传着:“要听吕剧腔,请到时,谭,武,杜,张”的说法。吕剧形成至今,不仅成为山东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为北至黑龙江、南至江苏、西至新疆的全国诸多地区人民所喜爱,成为全国八大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诞生于黄河岸边的吕剧艺术,已经伴随着中国历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不平凡历程。吕剧音乐乡土气息浓厚、朴实风趣、自然流畅;曲调委婉优美、悦耳动听、善于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代表了山东民众的心声。吕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发展速度之快,传播的范围之广,喜爱的观众之多,令一些大剧种都不得不惧其三分。吕剧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山东地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吕剧艺术之花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加之山东文人的精心培育,使得吕剧很快从山东传播到江苏、河南、安徽、东北各地,并在各地的流传和发展中,不断加工提高,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年轻剧种。
吕剧——这一在黄河口诞生的地方戏种,作为山东文化的骄傲已慢慢走向低迷,从我们的生活中快要消失了,当年那个男女老幼谁人亦唱、大江南北随处可听的鼎盛时代似乎远去了,那个村村扎戏台,人人登台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百多年前,那帮买曲的艺人们,面对着时间的炎凉,忍受着官府豪门的欺压,拖着一根讨饭棍,从黄河口家门子上硬是踩出了一个吕剧腔,他们走南闯北,唱醒了黄河水;唱红了齐鲁地儿;唱出了当时老百姓除暴安良、捍卫乡国的豪迈气节;唱出了华夏民族大义凛然、生生不息的坚强精神。一代人走了,又是一代,建国之后,中华民族自豪地站起来了,活着有劲了,日子有味了,人人也会用我们的山东方言土语来高唱了。吕戏——也便成了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了。
提起京剧,人们自然会想到梅兰芳;提起评剧,人们自然会想到新凤霞;提起豫剧,人们自然会想到常香玉;提起越剧,自然会想到袁雪芬;提起吕剧自然会想到郎咸芬。吕剧作为建国后得到较大改造并获得新生的新文艺形式,其代表人物郎咸芬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优秀文化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出《李二嫂改嫁》唱红大江南北,不仅使全国知道了山东得吕剧,更让人们深深记住了郎咸芬这个名字。紧接着,她又陆续上演了《穆桂英挂帅》、《蔡文姬》等一大批题材各异的剧目,大大扩展了吕剧的题材范围。她先后在八十多出戏中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风貌的多个人物形象,被誉为吕剧舞台上的长青树,在晚年名作《苦菜花》中的表演,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为吕剧的发展又树立了一座丰碑。
话说人们自打有了电视那天起,相当一部分人就喜欢看电视-看电视剧,看精彩好看的电视剧,到了夜幕降临一家一户吃饱喝足,往沙发上盘腿一坐,看电视了。至于外面戏台上唱戏,人们也似乎淡忘了一般。电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一剧《刘老根》救活了二人转。当今电视覆盖的信息化时代,全国许多地方戏种,也大都是因渗入电视剧而升机开来,吕剧,要想回到那个昌盛时代,应尊重观众的口味,只好也只能借台唱戏了,一个戏台,一夜之间只有上百人、上千人、多者上万人去看去听。可电视剧就不一样了,那会是一夜之间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或许上亿人,通过小小的屏幕去看去听,并且是男女老幼齐上阵,谁说这不是最为可行之道呢?
黄河口的汉子们——一起来吧,让吕剧再在黄河口响起来、在齐鲁大地、在大江南北火起来吧,让吕剧文化渗入到子孙后代,延续千百万年生生不息!(珍珍孩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