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吕剧表演艺术家郭丽华去世。12月29日,告别会在烟台殡仪馆举行。

郭丽华,女,1938年生于山东潍坊,1952年从调入山东省歌剧团(吕剧团),1954年获得华东戏曲汇演三等奖,1956年获得山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二等奖,1957年参与吕剧电影《改嫁》的拍摄演出,1958年调入山东省电影制片厂,后调到海燕电影制片厂跟随崔巍、沈浮学习导演,1960年调入威海参与创建市吕剧团并任副团长,1962年开始参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吕剧团艺术辅导,1978年调入烟台艺术学校。她主工青衣、花旦,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曾饰演《刘海砍樵》中的胡秀英、《小姑贤》中的桂姐、《改嫁》中的小青、《借当》中的秋兰等,曾任威海市吕剧团副团长、烟台戏剧家协会吕剧分会顾问。

1953年底,山东省吕剧团在济南首次公演剧目。郭丽华因在《小姑贤》中饰演桂姐而被观众喜爱。戏迷中流传有“三天不喝茶,要看郭丽华”的戏谚。

其实,吕剧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戏谚,这是吕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吕剧戏谚你知道多少?

吕剧戏谚:紧七、慢八,九逍遥

吕剧是1900年前后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曾被称为“化妆扬琴”、“琴戏”,早期表演形式灵活,需用人员较少,九名演职人员即可轻松地完成演出任务。

化妆扬琴《王小赶脚》复原图

吕剧戏谚:看见谭明伦上了台 顾不得穿那袜子鞋

谭明伦又名谭秉伦,是吕剧创始人之一,生旦净丑无所不能,而尤以旦角为精,他嗓音纯正甜美,唱腔清晰明亮,表演自然细腻,参与创设和改造了[四平][二板],推动了吕剧音乐的发展,主要活跃在鲁北、胶东与东北地区。

济南市吕剧院乐队

吕剧戏谚:听见扬琴坠琴响 抱起南瓜当儿郎

吕剧在继承琴书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地方民歌和其他剧种音乐的积极元素,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郁,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坠琴、扬琴、琵琶、三弦,是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称为“吕剧四大件”。

吕剧戏谚:听见旺相唱 饼子贴在门框上

“旺相”是吕剧老艺人薛金田的乳名。薛金田师从谭明伦,主工青衣花旦,嗓音清脆圆润、高低兼备,唱腔委婉悦耳、伶俏甜美,吐字清晰流畅、独具特色,人称“小谭明伦”,代表作有《兰瑞莲打水》《三打四劝》《秦雪梅》等,其传人之中,李同庆尤为著名。

早期剧照《兰瑞莲打水》

吕剧戏谚:去听蹦蹦戏 冻死也愿意

吕剧在建国之前就已经流行于鲁西北、鲁中和胶东地区,但在各地没有统一的名字,“化妆扬琴”、“琴戏”、“驴戏”、“捋戏”都是吕剧的早期名称,而胶东人称早期吕剧为“蹦蹦戏”。

吕剧戏谚:十生九学李

李岱江是著名吕剧艺术家,主工小生,代表剧目有《借年》《小姑贤》《钗头凤》等,他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表演与演唱风格被称为“李派”,并成为吕剧生行演员学习的典范。

李岱江(中)在指导学员

吕剧戏谚:要听吕戏腔 时谭武杜张

时谭武杜张是乐安县北部(今属东营区)的五个村子,时殿元、谭文章、崔心悦、武春田等对吕剧起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人皆诞生于此。

吕剧戏谚:三天不吃盐 也待看常兰

常兰主工花旦、闺门旦,她音质甜美纯净、唱腔委婉细腻、表演深入人物,因饰演《王定保借当》中的秋兰而走红,代表作有《龙凤面》《搜书院》《王定保借当》《芙蓉记》《借亲》等,曾在吕剧电影《两垄地》中饰演主要角色,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常兰在吕剧电影《两垄地》中饰演女主角

吕剧戏谚:三天不喝茶 要看郭丽华

郭丽华主工青衣、花旦,她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因饰演《小姑贤》中的桂姐而被观众喜爱,后又因在吕剧电影《李二嫂改嫁》中饰演小青妹妹而闻名,代表作有《刘海砍樵》等,曾任威海市吕剧团副团长、烟台戏剧家协会吕剧分会顾问。

郭丽华老师是原山东省吕剧团的元老、原威海市吕剧团的主要缔造者,也是烟台市艺术学校的骨干教师。她的离世,为凄清的冬日又添了一份冷寂。

愿已故的老艺术家一路走好,祝健在的艺术家们健康长寿,更希望吕剧后辈能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