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还戏于民”似乎不是个问题:在政府投资的剧院团占据主导地位的演出舞台尤其是戏曲舞台,每年国家花费大量资金排演剧目,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奉献“精神食粮”,让老百姓看上好戏。但有时候事与愿违,费功夫、投巨资排出来的戏,观众偏偏不爱看,管你评上多少奖项,观众就是不买账,急得演出团体直叫现在的“观众不好伺候”、专家直呼“还戏于民”,好心办不了好事甚至招至批评的现象时有发生。
真是观众不知足、太难伺候吗?今冬北京的第一场大雪让人见识了首都观众对戏曲的热情与渴望。近日,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携《潘金莲》进京演出,演出地点选在评剧大剧院。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交通不便的南三环,又是远在福建的地方剧种,谁都替他们担心会遭遇冷场。没想到,走进剧场扑面而来的仿佛是一股浓浓的春意,偌大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福州评话与地方方言的微妙处不时能听到观众回应的笑声,显然是福建籍的观众;而演出过程中不时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夹杂着议论声,分明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口音!
细想想,闽剧《潘金莲》这样一出并非大制作的地方戏曲,能够获得观众喜爱、专家叫好,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第一,看戏要看角儿。作为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的高足,青年演员周虹扮相俊秀,气质优雅,嗓音清新,表演细腻,是新一代闽剧旦角中的佼佼者,获得过从省市到国家的各种奖项,这为她演好潘金莲这个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闽剧《潘金莲》中,从一开始潘金莲的天真烂漫,不慕金钱,拒绝张大户纳妾的威逼;到无奈下嫁武大郎,因其懦弱无能而受尽欺凌;从爱慕英雄武松、吐露心声而遭羞辱;到落入西门庆圈套而不能自拔,一步步走上绝路,周虹把这个女子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深入细腻,打动人心,潘金莲的命运也牵动了观众的心,或同情、或憎恨、或叹息,却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第二,看戏要有戏。不得不佩服有“鬼才”之称的魏明伦,20年前创作的川剧《潘金莲》,他挖掘名著中早已为观众所熟悉的人物,却从完全不同的立场出发,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地创造出一个全然不同的新的舞台形象。该戏的冲突与张力,吸引着观众的感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较之现在许多空洞说教或美其名曰“诗化”的剧目,它有剧情、有冲突、有高潮,这样的戏观众自然爱看。第三,看戏要看新。每部戏都应当有新鲜的创意与看点,特别是在人们的视觉欣赏习惯由于影视剧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挑剔的今天,戏曲的二度创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闽剧《潘金莲》加入了福州评话戏中戏外的点评,以及闽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这部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简洁大气的舞台布景,以及新颖的灯光、精美的服装,既为剧情发展所需要,也使演员的表现力自由发挥出来。
戏曲真正回到了观众中间,老百姓从戏曲舞台找到了欢乐。也许该沉下心来认真想想,为老百姓写戏,为老百姓演戏,原来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将出发点放在评奖、大制作、政绩等等之外的最初的起点,还戏于民,就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了。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